促进成都都市圈公共服务同城化发展的实施路径
2022-06-22 11:23:49

【编者按】人民是都市圈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也是都市圈发展成效如何的最终体验者。都市圈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为提升成都都市圈同城化水平,解决内部发展水平差异过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的问题,本文提出,应注重公共服务体系在都市圈范围内优化布局和服务共享,构建起适应都市圈发展需要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提高都市圈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同城化水平,持续缩小区域内居民的生活水平差距,加快促进实现高品质幸福都市圈建设目标。

在公共服务同城化发展过程中,应秉持“平等协商、同城发展、互利共赢”的理念,打破行政区划藩篱,以都市圈公共服务均衡普惠、整体提升为导向,统筹考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各个领域,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强化公共服务设施供给能力,构建公共服务共享机制,最终在都市圈内形成配置合理、结构优化、人人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将成都都市圈建设成为具有区域带动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典范。



一、促进都市圈教育资源统一规划与共享


一是按照《成都都市圈规划》的指导精神,明确各种类型学校服务范围及教育资源供需缺口,合理规划并规范学校分类布局。二是建立涵盖学校办学条件标准、校长发展专业标准、教师教学基本功标准、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和学校管理标准等内容的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成立成德眉资高校合作联盟,制定完善校际之间交换生计划、名师资源共享、互认学分等多形式的合作制度,初步形成高校互通、共享、互访、联动的局面,共同推进都市圈“双一流”大学建设。四是在成德眉资区域内,实行职业学校统一招生、统一录取、统一学校学籍管理平台,统一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标准,联合开发区域特色教材。五是建立区域内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和产教融合统一平台,突出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建设示范区内产业规划与教育规划全面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全面对接、学校发展与企业成长全面对接、人才培育与区域发展全面对接的资源共享模式。


二、推进都市圈卫生医疗资源共建共享


一是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协同作用,建立医疗卫生方面的跨区域协调机构,包括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咨询机构等,从成德眉资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的高度,推进都市圈卫生医疗体系建设。二是建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都市圈医联体,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总院,四市医疗机构为成员,组成责任和利益共享的联合体,在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医院管理等方面开展合作。三是完善都市圈预约挂号平台建设,开通都市圈统一挂号平台,推动都市圈医院检验结果共享和互认,建立疑难重症会诊和转诊绿色通道。四是逐步建立统一的急救医疗网络联动协作机制,实现急救信息共享和急救网络联通。五是实施都市圈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数量,拓展网络、手机APP等异地就医登记备案方式,探索开展异地备案互认合作,提高异地就医便利性。


三、推动社会保障与养老服务四市有序衔接


一是落实好国家关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要求,依托全省统一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平台,提高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效率,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关系、医疗保险关系、失业保险关系顺畅转移。二是推动建立有序、开放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立信息共享、协调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跨区域转移就业协作机制,统筹推进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人力资源在都市圈自由流动。三是制定都市圈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推动养老机构床位运营补贴、医养结合、社区养老、养老服务业标准统一,支持有实力的养老服务机构输出品牌和管理经验,共建养老服务基地、养老产业园、养老产业集群。四是建立四市统一的老年人数据库,实现四城异地居住享受养老待遇人员领取资格核查互认,加强异地居住退休人员养老保险信息交换,探索实行养老床位补贴跟随人走,开展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五是探索建立都市圈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协作机制,协同开展区域内社会救助,共享困难家庭经济核对信息,深化在社会救助、志愿服务、儿童福利与保护、儿童康复、特殊教育等领域的协同合作。


四、创新跨区域社会治理模式


一是成立都市圈社会治理联盟,促进成德眉资在基层治理方面的经验交流与合作,重点推广成都市党建引领居民广泛参与社区发展治理模式经验 “15分钟公服圈”模式,协同提升都市圈社区治理能力与水平。二是完善民生档案跨区查询服务,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协同,建立互认互通的档案专题数据标准体系。三是推进社区服务互联互通,推动社区代办政务服务全域通办,鼓励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志愿服务等交流合作,打造一批具有成都都市圈特色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品牌。四是健全区域性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联防联控机制,完善区域性应对突发事件专项预案,建立都市圈应急协调平台,加强跨地区信息共享和应急演练、紧急救援合作,推动防灾减灾救灾一体化。五是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天府市民云平台连接德阳、眉山、资阳政务办理平台,加快推进成德眉资“互联网+市民服务”同城化,推动省直部门和四市联动开放政务服务数据资源。



五、推动文体旅协同发展


一是建立成德眉资公共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公共体育馆、科技馆、美术馆联盟,推动公共文体活动场所在都市圈内统筹规划建设运营,并向都市圈居民平等开放,共筑成德眉资文化便民服务圈。二是推进建设四市阅读一卡通、公共文化服务一卡通、公共文化联展一卡通、公共文化培训一卡通,实现四市居民无障碍共享公共服务。三是统筹开发利用各类文化遗产资源,实施地方戏曲振兴、传统工艺传承、当代文学提升、影视精品打造、网络文艺发展、基层文艺繁荣等文化工程,依托成都市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协同打造和推介都市圈文化形象及旅游形象。四是加强都市圈体育旅游和户外运动资源统一规划开发,形成错位发展,避免重复建设的现象。五是推进智慧旅游体系建设,探索建设文旅大数据平台、旅游信息库,建立假日旅游、旅游景区大客流预警等信息联合发布机制,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大力发展“旅游+”,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体育康养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