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简称“三带”)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的重点任务,省同城化办成立以来,“常态化运作、实体化运行”积极履行领导小组日常办公机构职责,切实强化协调调度,各牵头单位积极配合,认真履职,“三带”推进工作总体进展顺利。
今天,“圈圈儿”带你看看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进展情况。
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基本情况 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规划总面积3903平方公里,南北长度80公里,总人口451万人,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8%和全省总人口的5.4%,包括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成都高新南区、双流区、新津区、眉山天府新区、东坡区、彭山区全域和仁寿县部分地区。 产业带按照“一核”引领、“双轴”联动、“多点”支撑的空间格局,以成都科学城和视高街道部分区域作为核心引领,打造高技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两条特色发展轴,先行集聚8个节点型产业园区,培育13个成长型园区,建设1年多来,初步实现了“良好开局、融合发展、建圈强链、体量显现”。2020年,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GDP总产值4635亿元,占全省的9.5%。2021年,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GDP总产值约5272亿元,占全省的9.8%、占成都都市圈的21%。2022年上半年,克服国内外疫情影响,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GDP总产值约2708亿元。 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推进情况 四川天府新区牵头,积极推进成眉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建设融合发展示范点,促进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板块互联互通,按照两地思想“一盘棋”、规划“一张图”,建立籍视“2+2”工作协调会议制度(2个牵头部门和2个街道)跨区域协调机制,组建工作专班,统筹交界地带联动发展,探索产业带互联互通,推动籍(田)视(高)“科技+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点成功进入成德眉资交界地带第一批精品示范点名录,联合编制形成《籍视“科技+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点建设方案》,启动“柑桔公园”起步区建设,深化校地合作,依托西南大学等院校,探索“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共建模式,积极配合市级部门争取将梓州大道南延线、益州大道南延线纳入国土空间规划;配合四川成眉轨道公司加快开展成眉市域铁路S5线项目可研,用地预审,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 四川天府新区牵头,协同成都高新区、双流区、新津区、眉山天府新区、东坡区、彭山区、仁寿县编制《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方案(2021-2025年)》,系统谋划“一核”引领、“双轴”联动、“多点”支撑的空间格局,加快构建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牵头建立“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轮值会议制度”,完善一体化工作机制,实现7区1县间信息及时传达、问题共商共讨、项目有效推进,不断加强产业带内常态化交流对接和对上争取赋能;牵头组建“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招商联盟”,协同产业带内其他区县推进产业带项目落地和业态壮大,促进成眉两地协同创新,共同做大发展增量;导入科技创新资源,聚焦“2+3”天府实验室体系,启动建设国家级科研院所25家,引育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56个,吸引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418人;以抓产业力度和思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打造3.5万平米“天府高技术服务中心”旗舰载体,推动研究开发、技术转移、科技金融、创业孵化等领域300余家优质服务机构聚集发展,着力提升成眉地区创新创业服务能力。 四川天府新区内四川区域协同发展总部基地围绕打造全省区域合作桥头堡,集成了“项目招商、企业服务、开放合作、宣传推介、政务商务”五大功能,目前已与包括德眉资在内的全省20个市(州)建立了合作关系,进一步促进“内圈”与“外圈”联动融合发展,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逐步实现“内圈同城化、全域一体化”式发展;四川天府新区采取“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头部+生态”等合作机制,积极探索研究针对总部基地入驻企业(机构)的相关扶持配套措施,研究形成《四川区域协同发展总部基地综合运营服务方案》和系列专项政策,推动建立新型产业合作模式。 成眉两地以共建天府大道科创走廊为契机,规划布局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加快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目前,西部(成都)科学城的核心区域已引进国家级科研机构25家,引育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56个,引进重点企业120余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89家,汇聚高层次人才433名、高端科研人才5000余名。支持眉山共建共享西部(成都)科学城,与眉山协同打造高能级创新策源地、协同构建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协同建设区域创新生态体系、协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努力助力成眉合作走深走实。 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下步工作 积极参与编制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研究编制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本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起步区、核心区城市设计。以成都科学城为核心,沿天府大道布局一批科技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科技创新资源。 7区1县将以人工智能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探索完善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产业链创新传导机制,形成《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新兴极核的创新机制研究》报告,编制《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人工智能产业链建设方案》,拟定“人工智能产业2022—2025年项目清单”。立足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和旺盛需求,协同产业带相关区县加快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及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共同推动打造全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策源地、产业发展主阵地。 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现有21个重点产业园区中,有8个节点园区和13个成长型园区,需结合各自产业特色、产业链关系,围绕重点产业链,确立牵头园区,由牵头园区带动相关产业园区优化跨区域生产链,推进产业适配研究,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行业知识交流、产业自律监督、相关责任落实,推动园区适度分工协作、要素高效流动,不断提升区域内产业链竞争实力。 共同落实《籍视“科技+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点建设方案》。加快天府永兴与眉山高家交界地融合发展示范点申报进程。以“校院地协作”为天府籍田和眉山视高交界地融合发展的显著标识,推动两地在科研、教育和特色产业上“产学研教培”的五维联动,强化项目驱动,谋划一批校院地合作项目。加强对上衔接和统筹协调,整合街村发展需求,依规按程序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籍视示范点耕地保护、生态环保、群众安置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保障。依托成都第一铁路运输法院成都互联网法庭和四川天府新区法院,加大跨区域重大案件协作,持续加强与成德眉资地区法院常态化对接、健全资源共享、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