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穿行资阳大地,从茫茫柠海到万亩稻田,从生态城市到绿色乡村,一个个“绿色梦想”照进现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的资阳实践熠熠生辉。2018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擦亮生态文明底色,提升群众幸福感。彰显使命担当 奋力实现“天蓝、水清、山绿”美好愿景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民生福祉,走生态文明之路,源自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邃思考。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彰显生态环保使命担当,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锚定方向后,我市自上而下坚定奔向生态文明之路。市委书记元方多次率队深入各县(区),调研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环保问题整改,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善平多次专题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督导污染治理和河长制工作。31名市级领导联系包片督办解决整改生态环保突出问题。市委全会多次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部署,深入开展全域水生态环境建设、大规模绿化全市行动等;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环委会先后90余次专题学习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谋划推动毗河引水、“张老引水”工程建设,划定鲤鱼水库为资阳城区第二饮用水源,出台《资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5个法律条例。在全省率先制定《资阳市级党政领导干部环境保护职责》等制度机制,形成市县乡村四级环保责任体系。各级各部门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读书班、专题会等形式,第一时间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资阳落地落实。“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践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生态环境质量取得显著改善,实现天蓝、水清、山绿。”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文表示,下一步,该局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指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抬眼就是澄净的天空,街边口袋公园十分养眼。”市民李红英由衷地感叹道。如今,“绿水环绕、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理想环境已经逐渐变成现实,乡村农田阡陌纵横,农家小院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宛如画卷。天蓝、水清、山绿,是市生态环境局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和净土保卫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守护资阳这片净土?我市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2021年我市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第22名,在全省15个重点城市排名第3名,主城区优良天数324天……数字背后体现的是我市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坚定决心。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加强重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着力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末端严治”的大气污染闭环治理体系,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一江碧水、数道清流,是生命之源,也是生态之源。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见证着资阳打好碧水保卫战的不懈努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两提升”水质目标,靠前指挥2.0版水质达标攻坚行动,以“五大行动”为抓手计划投资6.9亿元实施63个重点工程项目,2021年全市在用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创历史最佳水平。2022年上半年,我市加快实施“张老引水”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17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断面15个,占比88.2%,同比提升29.4个百分点。繁茂花草,葱茏绿树,正植根资阳净土。在净土保卫战中,我市完成资阳市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和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开展资阳市60个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地块调查,确定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布点地块8处,完成120余个地块土壤环境调查审查备案。对858个单位申报登记危险废物加强监管,建立重点监管清单,自2016年以来,共安全处置危险废物21773.39吨。整改不留死角、设施建设不留空白、考核问责不留空间……围绕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要求,我市坚持目标问题导向,补齐生态环境治理短板,全市城乡环境明显改善,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驱车行驶在保和镇晏家坝乡村公园,目之所及皆是绿色田野、村庄人家,令人倍感温暖。这片土地,依托保和生态旅游度假区和乡村振兴农旅融合示范项目,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美化村庄环境,倾力打造乡村公园社区,充满乡愁野趣的风格吸引了不少游人前来打卡,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在乡村,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控害有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提高、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持续加强、人居环境改善……我市着力构建农业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循环发展,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资阳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我市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口,各部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上马,2018年以来未布局和审批“两高”项目,鼓励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提高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水平,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企业17户,完成整治“散乱污”企业408户。同时,实施大规模绿化全市行动,全市森林面积323.02万亩、森林蓄积965.02万立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十三五”末,全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0.58吨二氧化碳/万元,比“十二五”末下降39.4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变,光盘行动、骑车出行、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行走在青山绿水之间,越来越多人将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作为生态文明新时尚。青山为笔,绿水泼墨,蓝天为底,放眼资阳大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成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良好生态,正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同顶一片天,同饮一江水。成德眉资四市是成都平原经济区联系最紧密的四个城市,生态相容,山水相依。科学合理保护共同的生态环境,构建生态环境同城化、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需要四市共同协作。
《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保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成德眉资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生态环保联防联控联治实施方案》《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水资源保障专项合作组工作规则》《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水资源保障专项合作组实施细则》……随着成德眉资同城化工作的推进,四市从大气污染治理、水资源保障到生态修复建设等,绘制一幅幅规划蓝图,落实一项项联防联控联治举措,合力推进生态环境联防共治,推动成德眉资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共享碧水蓝天和青山。
“蓝天CP”“白云CP”“碧水CP”“绿网CP”……成德眉资四城蓝天常见,幸福常现;云海入画,锦绣添彩;清水绿波,润泽天府;草长莺飞,以绿营城。从一体化到同城化,成德眉资四城正在共画一个圈。同心同向、互惠互利,分工协作、共建共享,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四城正务实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