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明年6月,中科院·德阳红外科技创新中心研发的红外热成像仪和红外气体成像仪的样机就会面世。据悉,这是德阳天府旌城与中科院合作的首个科技成果转化产品。
位于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上的天府旌城是德阳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贯彻落实省委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战略部署而建设的一座新城,被德阳定位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核心功能区。目前,天府旌城正以这个为目标,加快推进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建设。
作为一座新城,什么样的产业是他以后的发展方向?德阳市委赋予他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核心功能区”历史使命。
占地约73.5亩的科创港就是德阳天府旌城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核心功能区”的主阵地。拥有标准厂房约2.3万平方米,办公用房约4000平方米,打造集研发、生产、场景应用展示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平台。
中科院·德阳红外科技创新中心就位于科创港其中一栋大楼里。该公司的研发团队由红外和遥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薛永祺担任首席顾问。
“红外光电子物理与光电操控的应用基础研究是该公司研发的主要方向。” 中科院·德阳红外科技创新中心董事长助理张娟介绍,目前,公司主攻光电操控的应用,首批科技成果——红外热成像仪和红外气体成像仪的样机将于明年6月面世。
未来,该公司还将进行pbs胶体量子点材料合成研发,这也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中的核心材料,被广泛运用于航天、通讯、汽车、医疗等多个行业。
距中科院·德阳红外科技创新中心不足百米远的大楼里,是今年1月成立的电子科技大学—天府旌城联合研究中心。
目前,研究中心已经在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集成电路、智慧医疗、空天通信、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关键技术领域布局。
“我们以电子科技大学研发技术作为支撑,最大可能将研究成果进行转移转化。”天府旌城电科科技有限公司高管张邦杰介绍,公司已经申请或授权18项专利技术,其中部分软件著作权等已用于正在研发的巡检机器人。
张邦杰介绍说,旌城电科以“毫米波产品”、“智能巡检机器人”、“多数据融合技术”技术领域为基础,在生物感知和工业感知等关键技术领域布局,主要进行医疗监测、大健康、人工替代等领域产品的研发。同时,以相关技术为基础针对行业需求提供定制化方案。“在毫米波技术领域,我们已经完成‘77GHz’毫米波模块的数据收集和调试工作,产品达到市场应用标准,正准备投入市场。”
中科院·德阳红外科技创新中心和电子科技大学—天府旌城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天府旌城坚持把高校科研院所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源头活水的具体体现,也是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的生动写照。
一方面,天府旌城加快科创平台建设。抢抓天府大道北延线和科创走廊建设,加快建设天府大道北延线科创港、5万平方米的德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力争年底科创港入驻4家科创型企业。
同时,天府旌城深化以商招商,探索基金招商。与银行洽谈合作,推进科技信贷、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等业务体系建设;与基金公司洽谈合作,建立产业发展基金,构建都市圈互动互联、高效系统的资金链,支持和鼓励企业实施科技创新项目。
另一方面,天府旌城支持鼓励企业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目前,投资8.7亿元的天府旌城电子信息产业园、投资约15亿元特变电工西南5G装备电缆科技产业园项目已开工建设。
“紧扣新发展方向和产业定位,进一步梳理研究存量企业项目,探索二次招商机制建立,尽可能通过调整重塑产业结构,实现‘腾笼换鸟’,更新、盘活闲置资源,助力城市品质提升。”天府旌城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打造中央商务区,大力招引商业综合体、律师事务所、高品质酒店以及提升城市品质的相关服务业;高规格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引进优质医疗教育资源,培育发展集医疗、医美、医养、健康管理、医学人才培养等新业态,拉长医疗产业链条。
“未来3—5年内,将打造集创新研发、技术交易、人才培养、孵化加速、科技金融为一体的科创新区,成为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上的一颗‘明珠’。”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