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是推进成都都市圈生态环境共保共治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近年来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片区积极与成都等地熊猫分局交流合作,共同建立岷山南部大熊猫保护联盟,联合开展大熊猫研究、加强保护技术交流和生态廊道建设,积极规划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中国熊猫谷)项目,在大熊猫小种群保护,片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
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片区以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面积57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保护区440平方公里。与成都白水河片区、龙溪-虹口等连成一片,共同构成岷山南部大熊猫保护区群,是大熊猫九顶山种群(岷山L种群)的核心分布区和连接纽带,被誉为岷山南部大熊猫国家公园“腹心带”,在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和涵养沱江水源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同城化公园城市靓丽的“生态名片”。 德阳片区内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4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9种。德阳践行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国家公园理念,先试先行,与成都、绵阳、阿坝等分局成立大熊猫小种群保护联盟,结合“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自然教育周”等活动,落实大熊猫九顶山小种群保护举措,启动九顶山小种群栖息地修复项目,探索九顶山小种群交流廊道建设,重点打通西南与白水河、龙溪—虹口,西北与土地岭的自由交流廊道,缓解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片区野生大熊猫孤岛化、小种群等问题。 把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有机结合,针对国家公园德阳片区内清平镇开矿采矿的实际,及时转变发展理念,采取矿区变景区、矿车变小火车、矿工变第三产业服务人员的“三变”模式,打造大熊猫童话乡镇,去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全镇实现旅游收入约6000万元,探索走出独具区域特色的生态价值实现之路。 打造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中国熊猫谷)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按照“一镇”“两园”“四区”布局,将建设大熊猫科研示范基地、大熊猫野生动物园、大熊猫科普教育示范区、大熊猫生物科技研发区等,打造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会客厅”,形成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产业发展成果展示的标志窗口。该项目已列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重点项目。建设什邡红白、绵竹清平2个大熊猫国家公园宣教育中心,年接待访客1.7万人次,成为德阳自然教育“网红”打卡地。 随着成都都市圈建设提速,成德眉资四市以各自的特色资源禀赋为着力点,开展了多元化的绿色探索,从各自发力到协同发展,在大气治理、污染防治、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方面进行诸多合作,实现生态共治,生态共建,有力地助推了生态环境同城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