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双循环,铸强第四极” 2020兴隆湖畔·新经济发展论坛在蓉举办
2020-12-14 12:05:12

10月30日,兴隆湖畔·新经济发展论坛在成都天府新区规划厅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作为成都创交会期间举办的核心活动,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承办,新经济发展研究院iNED协办。


论坛上重磅发布了由联合国人居署、牛津大学、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院iNED等机构共同撰写的《科技创新驱动未来城市:新经济与共享城市繁荣》特刊中文版,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通过视频送上寄语。

微信图片_20201214115725


特刊中文版可在联合国人居署官网下载
https://unhabitat.org/cn/future-cities-new-economy-and-shared-city-prosperity-driven-by-technological-innovations

据悉,该特刊由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麦穆娜女士与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执笔作序,集合了来自全球城市发展领域顶尖学术机构、实验室以及先驱城市的前沿理论与实践创新。

本次论坛以“融入‘双循环’,铸强‘第四极’”为主题,立足本土实际,放眼世界,与会嘉宾结合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分享经验,贡献智慧。


微信图片_20201214115813
 

目前,消费已连续6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2019年,零售市场规模超过40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57.8%。内需消费,在我国经济运行中作用越来越突出。

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就是要为我国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找到相匹配的内源型动力外向型动力,并有序提高两种动力之间的灵活转换机制,最终带动我国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各类企业和市场主体共同提升创新能力。


本次论坛邀请到了成都市政协副主席里赞,以及新经济领域顶尖专家学者、新经济企业领军人物、媒体意见领袖等嘉宾,以主旨演讲、圆桌论坛的活动形式,共同探讨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核动力源所需的改革突破和路径创新。


01林毅夫教授送上寄语 

“大咖”论道绿色可持续发展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就平衡经济增长与绿色生态的问题做了分享。

他认为,“在只有农业的国家,它的生活水平是很难有足够高的收入。所以要提高收入也要实现工业化,这也是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第9个。”“实现工业化,通常都会带来能源使用密度的提高,排放密度的提高,那么环境的压力会加大,并且也有可能由于二氧化碳的积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那么跟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当中的第13个就会有冲突。面对工业化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绿色的技术创新将扮演重要角色,这也将对我国高质量发展、对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新经济发展研究院iNED执行院长周涛在分享中表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手段的加持。

微信图片_20201214120053

新经济发展研究院iNED执行院长周涛


国际科学理事会(ISC)和联合国减灾署(UNDRR)发起的国际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IRDR)执行主任韩群力,针对如何打造“安全城市”提出自己的建议。他认为,从灾害形成原因切入,新技术应该为解决灾害问题提供支撑,而区块链技术可以成为一个极具价值的抓手。


微信图片_20201214120117

 国际科学理事会(ISC)和联合国减灾署(UNDRR)发起的国际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IRDR)执行主任韩群力


02“双循环”

促进数据驱动新模式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清华大学智库中心客座研究员余健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加速发展、多点突破、多点深度融合等特征。随着科学研究进入数据驱动新时代,创新成果加速催生新的产业组织和商业模式。在科技发展从积累向品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更多大科学装置,也需要增加大规模的国际交流合作。


微信图片_20201214120159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二级研究员
清华大学智库中心客座研究员余健


除此之外,余健就成渝发展方面提到,优化创新空间布局,坚持以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产业为思路,建设强有力的成渝科技创新中心,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重要机遇。

 

03“成渝经济圈” 

打造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疫情推动全球化转型,供应链趋向于多元化、一体化布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在主旨演讲中提到,疫情爆发凸显了不同国家的结构性差异,抗击疫情也标志着中国互联网进入数字科技时代。在成渝经济圈方面,应以统筹思维促进区域融合,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微信图片_20201214120326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


04“双循环”

促进城市发展新生态 


对新经济企业成长而言,场景是最重要的机遇,成都也一直致力于“场景”供给。“7大应用场景+N个延伸场景”的开放体系,是新经济在成都由概念走向现实的基础。如今,成都在发展新经济方面,从城市场景、产业场景等入手,通过场景营城、产品赋能两大抓手推动经济与产业发展。

在以“‘双循环’催生区域合作新机遇”为主题的圆桌会议讨论中,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资深实务专家于佳、天马创投中国区总经理姚晓菲、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涵等嘉宾共同讨论了关于城市建设等问题。在发展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要“走出去”跟发达国家加强交流,碰撞出更多促进社会发展的想法。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如何在生态与密度之间达到平衡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公园城市应该达到景观、环境的统一,提供有助于知识产生的场所。

微信图片_20201214120354

前IDG合伙人、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也分享了“双循环”的系统性机会:在新消费时代主题演讲中,他表示中国消费正处于“三圈聚合”的机遇期,中国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新基建将带来长远影响与机遇。同时,李丰还回顾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变迁,并探讨了中国产业链在变化中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在不同政策、不同周期的催生下,中国产业结构或主动或被动地完成了扩张和调整。

微信图片_20201214120415

前IDG合伙人、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


05“新基建”

赋能城市发展新机遇 


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充电桩、城市群等领域的新基建大规模展开,是吸引全球产业链、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形成双核驱动、区域共兴新优势的基础。
 
全球化决策学习社「新序策」创始人陈序、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段江、德同资本主管合伙人李农、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一级调研员周成一起讨论了“双城记”下的新基建新机会。

微信图片_20201214120445

本次兴隆湖畔·新经济发展论坛通过在新经济领域产生的思想碰撞,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增长贡献了“成都样本”。

来源: 新经济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