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是成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成都都市圈因成德眉资地域相邻而连接,以文旅融合深化同城化发展,有利于文旅资源配置的优化、文旅产业结构的调整、文旅消费的提质扩容。文旅融合不是文化和旅游的简单相加,而是一场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在规划共编、设施共建、利益共享、市场共拓等方面的加速推进,实现成德眉资文旅融合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作用互补、利益相连,提升成都都市圈整体能级。
当前,多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拓宽了文化旅游的任务与范畴,对成德眉资文旅融合提出了更高站位的统筹部署要求,顶层设计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抓好成德眉资文旅融合,既要有长远谋划,也要有分阶段目标,确保政策的稳定、长效和协同。建议在《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定位成都都市圈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中的极核功能,在省级层面启动编制《成德眉资文旅融合发展总体规划》,以及研学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发展等专项规划,由成都市牵头编制《成都都市圈龙门山龙泉山旅游业发展规划》。瞄准长期目标,落实国家和省文旅发展战略,衔接市级规划,明确区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阶段性任务。统筹资源配置和重大项目布局,基于成德眉资的密切联系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都市圈文旅融合发展空间格局。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积极寻找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对接点,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品质,以旅游促进文化的传播消费,实现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双向融合、相互促进。 编制《成都都市圈历史文化资源谱系》,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全面解构成德眉资文化活态基因,基于景观廊道和空间分布差异对文旅资源进行结构性整合,凸显成德眉资在巴蜀文化体系中的特色优势。开展成德眉资旅游资源全面调查和分类归总,系统记录、整理、分析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各类旅游资源信息。 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组织国内知名文化旅游专家,编制《成德眉资文旅IP融合建设规划》,突出成德眉资巴蜀文化特色,明确IP建设策略,构建成德眉资文旅IP体系,形成特色文旅吸引极核。以核心文化元素与脉络的打造为重心,以文化产业、文化延伸产品与文化旅游体验为主体,架构区域文化体验与活力核心,共推一批具有城市联动性的品牌节会,塑造区域文旅整体形象。 梳理挖掘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宝墩遗址等遗址文化资源,三国文化、三苏文化、红色文化、石刻文化、历史名人等传统文化资源,以及大熊猫、彭祖养生、瓦屋观光等生态文化资源,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共同打造世界级文旅产品。以体验为形式进行包装,将文化转化为旅游吸引物,创新文化研学、文旅场景等形式,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结合区域文旅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需求,规划建设多层次的旅游配套设施,彰显文化特色,全面提升成德眉资四市旅游的信息化、智慧化、数字化水平。 一是共建智慧旅游基础设施。以智慧蓉城建设及“互联网+”为抓手,形成“快慢”结合、“陆空”联动、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综合智慧文旅系统。强化和延伸文旅e管家平台的服务功能,加快天府文化云平台同城化贯通,建立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成都都市圈文化旅游云平台,夯实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基础,在游客服务智慧化、旅游企业经营数字化、旅游部门管理智能化及旅游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加快四市畅通。 二是完善旅游公共配套设施。加快推进四市畅通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合作,推进微信协同运维、旅游一体化LOGO、旅游一体化网站、旅游小程序、旅游一卡通等公共旅游服务项目工程建设。以成都为核心,打通四市共用共享数据通道,实现成德眉资通讯基础设施、信息网络资源及数据传输交换共享。加快各级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提升目的地旅游综合环境,建立全覆盖高速融合网络、客运指挥调度系统、交通应急指挥系统,打造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保障体系。 标准化的管理和统一的服务规范,有利于文化旅游要素的自由流通,是推动区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是成立成都都市圈文旅标准技术委员会。在该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区域文旅管理服务标准的制定、实施和评估等,统一区域内文化旅游设施建设、文创园区建设、旅游景区管理、旅游配套服务等标准,规范区域文旅市场秩序,协调相关服务规范和标准的对接。 二是建设成德眉资文旅市场服务标准体系。编制《成德眉资文化旅游地方标准化文件汇编》,建立文旅标准化专家库,研究制订文旅精品品牌评估体系、文旅服务水平评估体系、文旅人才培养体系、文旅公共服务设施/设备等行业标准体系,共同维护区域文旅市场的良好秩序,提升文旅融合的品牌知名度和行业服务水平。 三是加强成都都市圈文旅标准互认。协调成德眉资四市文旅融合相关服务规范和标准的对接,对区域内的图书馆、文化馆、剧场、体育场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以及交通指引标识系统、应急救援体系、咨询中心、集散中心、停车场、公厕、休息点等旅游公共设施和服务,采取统一标准建设和管理,提升区域文化旅游国际化、现代化水平。 通过构建合理的成本分摊和利益分配机制,促进成德眉资文旅资源合理流动,探索创新跨区域文旅融合的模式路径。 一是设立成都都市圈文旅融合发展基金。按照自利性与互利性相统一的协作原则,设立成都都市圈文旅融合发展基金,可考虑按4市文化旅游产值收益大小确定筹资比例,搭建成本分摊和利益分享平台。采取成都都市圈文旅专项财政收入转移支付等经济收益再分配方式,完善区域文化旅游收益的梯度分配和补偿机制,实现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 二是建立成都都市圈文旅统计制度。参照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统计管理办法》、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2018)》《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18)》,规范成德眉资四市文旅产业统计标准和口径,建立成都都市圈文化旅游产业统计制度,定期发布文旅统计数据,深入推进成德眉资数据和信息的交换、共享,提升文旅融合调查监测、统计分析、预测预判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探索组建成都都市圈文旅集团。依托“成都都市圈文化旅游合作联盟”,推动成德眉资四地市场主体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组建大型文旅集团,统筹文旅资源和生产要素的组织协调,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成都都市圈文旅融合发展相匹配的行业发展体制和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