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及成都都市圈常住人口变化对比及浅析
2023-04-25 14:00:22

截至4月23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未包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已有29个省份公布了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各省份统计公报年末常住人口数据,全国有17个省份实现人口正增长,12个省份为负增长。17个实现常住人口正增长的省份中,浙江增量达到37万人,湖北、安徽增加14万人,江西增加10.58万人,江苏、广西的人口增量均为10万人,海南增加6.56万人,贵州增加4万人,云南增加3万人,甘肃、四川、陕西增加了2万人,内蒙古增长1.17万人,福建、青海增加1万人,重庆增加0.9万人,山西增加0.88万人。其中,四川省2022年出生人口53.5万人,人口出生率6.39‰;死亡人口75.7万人,人口死亡率9.04‰;人口自然增长率-2.65‰;年末常住人口83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万人。





一、基础数据对比




为尽可能地比较四川省及成都都市圈近年来常住人口数据变化情况,笔者根据公开信息统计了四川省及成都都市圈从2015年至2022年常住人口数据,详见下表。


四川省与成都都市圈近年常住人口数据


成德眉资四市近年常住人口数据

数据来源:人口普查、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等

通过对比可以初步看出,四川省近年来常住人口数据一直呈正增长,但增长率持续收窄。成都都市圈常住人口数量保持稳定增长,其中,成都市常住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德阳市、眉山市常住人口数量持续减少但近年有所回升,资阳市常住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二、四川省常住人口增量持续收窄原因浅析




(一)结婚少了、结婚晚了。以全国婚姻情况为例。一是结婚对数和结婚率持续下滑。根据各年度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情况,2013-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从1347万对的历史高点持续下滑至764.3万对。2021年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764.3万对,比上年下降6.1%,结婚率为5.4‰,比上年下降0.4个千分点。二是“晚婚”现象突出;25-29岁接替20-24岁人群成为新的结婚“主力军”,高年龄层段(40岁以上)结婚登记占比大幅上升。2005-2021年,20-24岁结婚登记人数(含再婚)占比从47.0%降至16.5%,25-29岁从34.3%升至35.3%,30-34岁、35-39岁、40岁以上结婚登记人数占比分别从9.9%、4.9%、3.9%增至20.0%、8.7%和19.5%。


(二)出生数据持续走低。2017年至2022年,四川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2017年至2022年,四川人口出生率依次为11.3‰、11.1‰、10.7‰、7.6‰、6.9‰、6.39‰,为1952年有数据记录以来最低。2017年至2022年,四川全省出生人口数分别为102.1万、97.6万、88.2万、78.7万、57.1万、53.5万。可以看出,不论是出生率还是出生人口数据,从2017年至2022年一直呈下降趋势,2021年出生人口数和出生率首次跌破60万、7%。


(三)出生死亡人口差值逐年变负。根据《2022年四川统计年鉴》出生率和死亡率初步计算,2019年四川省出生人口89.4万人,死亡人口59.3万人,差值为30.1万人;2020年出生人口63.6万人,死亡人口52.7万人,差值为10.9万人;2021年出生人口57.8万人,死亡人口72.8万人,差值为-15万人;2022年出生人口53.5万人,死亡人口75.7万人,差值为-22.2万人。





三、成都都市圈常住人口持续增加原因浅析




(一)中心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四川省作为最早提出“强省会”战略的省份,在2003年提出建设西部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后,四川对成都的发展给予了大量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通过20年发展,成都市作为全国第1个常住人口突破2100万人、第3个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副省级城市,成功晋升为国家中心城市,连续14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1名,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对周边城市乃至全国的吸引力非常强大,人口数据大幅增加。

(二)都市圈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四川省在经历“强省会”强势发展后,发挥成都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提上日程。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经过2020年-2022年三年起步期建设,成效显著,其互联互通的立体交通网络带来了人民的交流持续密切,协作配套的产业创新体系带动了经济、就业持续增加,便利共享的公服生态格局推动了人民幸福感持续提升,多方面的“同城化”吸引了更多的人口落户成都都市圈。

随着成德眉资“同城”意识的不断深入,德阳、眉山、资阳也必将在成都市“大手牵小手”的辐射带动作用下以建强动能更充沛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为目标,全面提速、整体成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