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和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工作部署,进一步凝聚成都都市圈同人共识,学习借鉴先发地区经验,集聚力量建强现代化成都都市圈,9月4日-9月9日,由省同城化办公室组织的成都都市圈深化公服生态领域协同发展专题培训班暨兴汇大讲堂(第八期)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顺利举办。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雷群芳在开班式致辞中介绍了浙江大学发展沿革与突出优势,代表学院对参加专题培训的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学院高度重视本次培训,按照既定培训目标精心做好各项教学活动的组织工作。
9月6日下午,兴汇大讲堂(第八期)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和平馆开讲,这是“兴汇大讲堂”首次走出成都都市圈、走出四川。本期讲堂由省同城化办专职副主任主持,特别邀请了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蔚文作《新型城镇化与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专题授课,为成都都市圈同城同人学习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前沿理论、创新实践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杭州市城乡规划协会副会长黄杉在《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授课中,以浙江省未来社区规划与建设为例,阐述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关策略,同时围绕“产业区如何建设新型公共服务体系”“特色小镇(产业社区)建在哪”“未来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后运营”等问题进行了案例分析与经验解读。
围绕“中国现代农民运动发源地、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共同富裕”这一教学主题,9月6日上午,培训班一行走进萧山凤凰村进行了现场学习。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凤凰村是央视报道“共同富裕看浙江”的第一站。敢为人先谋经济,凤凰村始终站在改革第一线,扎实践行“八八战略”指导方针,实现了从集体经济到个私经济,再到集团化发展的三大跨越。
9月8日上午,培训班一行走进安吉余村,现场学习了“‘绿水青山'的环境优势如何转化成建设“金山银山”的现实生产力”这一生动实例。安吉余村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重要思想发源地,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者。十余年来,余村关闭矿山,修复生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功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了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的共赢。
学员们普遍认为,此次培训虽然时间短、课程紧,但收获颇丰。理论学习填补了部分领域的知识空白,现场教学拓宽了视野格局,通过培训,对区域协调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思考,为推动同城化发展和都市圈建设各项工作走深走实储备了能力素养。 同城化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理解群众、尊重群众、关心群众,围绕不断满足群众的全面需求,缩小城市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让群众充分享受同城化红利。必须具备敢为人先的勇气,凝聚思想共识,敢于先行先试,全面深化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必须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通过整合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成都都市圈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生态与经济相互转化是关键。高水平环境保护就是要让“绿”变产业,以对生态环境资源的非消耗性利用,使生态环境资源变为高质量的生态产品和服务。高水平环境保护要求我们必须让经济生态化,让产业变“绿”,持续增强都市圈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安吉余村的现场教学,实地感受“绿水青山”的创新发展之路,使我对“两山”理念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是指导我具体从事都市圈生态环境工作的生动教材。 短短几天时间的学习,为浙江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服务发展的激情、勇于创新的豪情深深叹服。杭州乃至整个浙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新,具有很强的创业创新精神,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在制度创新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有三个方面的启发:一是持续完善发展思路;二是大力优化产业结构;三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 收获——发展意识得到提升。浙江加快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做好“一老一小”这篇文章,整合医疗、教育、养老资源,多维度打造服务场景,抓住了“夕阳”“朝阳”两大关键群体,持续提升了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体会——增强创新发展定力。浙江安吉践行“两山”理论,探索形成了“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绿色资本”4种转化路径,为立足实际推进特色产业大开放、大创新、大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启示——重在干部担当作为。浙江党员干部坚持把“千万工程”作为贯穿“三农”工作的一条主线,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改变了亿万农民面貌,体现出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责任担当。 推进经济发展要以规划为引领,保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分阶段分步骤持续性地推动规划蓝图落地落实。要立足发展实际,积极把握和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变化,扬长避短,因地制宜,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之路。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所在,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能源与动力支持。 三点感受:课程内容丰富,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践案例;学习方式灵活,既有课堂教学,又有现场参观;师资配置雄厚,既有专家学者,又有企业家创业者。三点体会: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勇于实践的求是精神,海纳江河的包容精神,浙江干部群众的优秀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三点收获: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对“发展才是硬道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开拓眼界,启迪思维,见识了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共享、乡村振兴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深刻思考,指导工作,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尤其是“两山理论”的产生、发展和转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将指导我们下一步工作走深走实。 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思想理念和思维方式上的更新,浙江实践让我进一步开拓了视野。在学习中,有三个词对我的触动极大,一个是“同城化”;一个是“创新”;还有一个是“工匠”。同城化的发展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抱团取暖,是差异化布局后的齐头并进,更是高质量引领下的优势互补。在培训中,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企业家乃至基层干部在分享中都强调了“创新”在浙江实践中的突出作用,既有理论的创新更是实践的创新,从“八八战略”到“千万工程”再到“共同富裕示范区”无一不体现着创新这一词汇在浙江发展实践中强大生命力和不竭动力。杭州是全国第一个设立“工匠日”的城市,在分享企业创新发展实践的企业者中我也关注到了其中一位是当地的杰出工匠,浙江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浸润,对人才的“引、育、留、用”也创造出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形成了人与城与产业的共同发展,交相辉映。 通过培训,学习了先发地区政务服务的经验做法,也看到了自身工作的短板。在下步工作中,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在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等方面,加快推出有力措施,为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学习,对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储备了可行技能、增添了本领自信。有三点体会:一是模式创新是加快发展的“法宝”。二是统筹推进是加快发展的“命脉”。三是奋力拼搏是加快发展的“根基”。当前,彭什川芎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处于爬坡过坎、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示范项目建设和产业联动发展等各项建设任务艰难繁重,更需要我们克服千难万险,突破重重阻力,全面干事创业,力争走在前列。 “千万工程”的实践表明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既可行更有效。蒲江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探索未来乡村建设,建设最美乡村,必须坚持绿色与发展并进,田园与城市共美,护好生态“高颜值”,催生绿色生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