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脉人文历史 携手绿色发展 专家共论成都都市圈龙泉山文化赋能
2023-12-27 09:44:13

龙泉山脉自古是多元文化交融之地,尤以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客家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驿道文化最为出众。如何在生态保护基础之上,进一步传承和创新龙泉山的在地文化?12月22日,由省同城化办公室、四川省作家协会指导,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主办的“寻脉人文历史  携手绿色发展——成都都市圈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文化传承创新与文旅融合发展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围绕《龙泉山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成都市作协常务副主席蒋蓝分享到,竹子是龙泉历史文化的承载物之一。以北宋画家文同在龙泉山的经历为例,其画作《纡竹图》中的竹子原型,或就取自龙泉山,也由此开创了一种精巧的画竹技艺。“除此之外,还有如昆曲大师卢前、国画大师陈子庄等留名历史的人物。在擦亮龙泉山文化IP的过程中,如何将人文故事、文化内涵和生态本底结合起来,讲好讲活龙泉山源远流长的故事,值得我们共同思考。”


以《龙泉山的文脉》为主题,四川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成都市作协副主席魏平从文脉的起源谈起,沿着历史脉络,解构龙泉山的锦绣文化和灿烂文脉。魏平介绍,纵观人类居住群落的变迁,可以概括为是沿着水道、山道和盐道这三条道路进行迁徙的。以龙泉山为例,河道主要为岷、沱二江的干流和各级支流。山道主要是指成都东大路和北大路(古金牛道)绵阳至成都段的干道和支线。龙泉驿是山与路的交汇,水少,属过境段,所以城小、人少。盐道是龙泉山脉由北向南,经金堂、龙泉、简阳、双流、仁寿、青神、乐山市中区、五通桥、井研,折转荣威山脉(铁山)经荣县到自贡。“文脉在这三道上散布,并沿山脉呈现,这就是我们龙泉山文脉起源的基础路径之一。”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让千年龙泉山华丽转身,变身世界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聚焦新时代新征程,今年8月,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印发《成都都市圈龙门山龙泉山旅游业协同发展规划(2023—2030年)》为契机,龙泉山坚持以人为本、协同发展、文旅融合、生态优先、国际视野的基本原则,带动旅游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以龙泉山为抓手,宣传成都在地文化。龙泉山拥有最大的王庄——金雁山庄;最盛大的特色法会——明初石经寺楚山绍琦禅师举办的“千盘大会”;最早记载使用化石的文献——五代《茅亭客话》中的《鬻龙骨》……研讨会上,龙泉驿区档案局(馆)副研究馆员胡开全以《细数龙泉山之最》为题,从文化遗产、工业遗址、生态成效等多个方面,分享了龙泉山脉给成都这座超两千万常驻人口的城市所带来的丰富文化内涵。


狭长的龙泉山北约起于德阳,南约止于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教育研究部部长袁志敏认为,可以依托成都都市圈打造和成都平原经济区共建统一的契机,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过程中,更多融入眉山的在地文化。“位于眉山市中心城区,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故居,现已成为眉山的城市文化名片。”袁志敏介绍,今年6月,眉山发布了《三苏文化(东坡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对保护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作出系统谋划,未来也将继续携手“兄弟”城市,在广泛的文化借鉴之中,促进其创新融合发展。

(图源: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座谈交流环节,嘉宾们围绕“探索‘生态+文旅’的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各抒己见。


眉山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即将到来的2024年,眉山将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通过深度挖掘促进“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音乐”等特色消费资源的发展,以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更好助力眉山现代化建设。


“今天在现场学习到许多龙泉山的人文历史知识。”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在座谈环节表示,希望成都能携手德阳、眉山、资阳等城市,以故居、博物馆等方式,擦亮成都都市圈的文化名片,带动文旅消费,激发乡村振兴动力。



眉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认为,龙泉山脉历史悠久,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作品。“可以尝试打造一条具备龙泉山文化特色的诗歌走廊,并面向市民朋友开设研学路线,让更多人走进龙泉山,感受这里浓郁的文化氛围。”


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做好龙泉山在地文化的宣传工作,传承和弘扬龙泉山的历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龙泉山,促进龙泉山文化传承创新和文旅融合发展,让龙泉山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筑牢生态底色,为市民解锁更多幸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