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9日,《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探索推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等户籍改革内容,长三角地区的苏州率先打响“同城互认”的第一枪。
2021年1月4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方案》指出要推动两地户籍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全面启动户口迁移迁入地“一站式”办理,推进居住证互通互认,推动两地居住证登记信息纳入政务一体化平台。成都都市圈建设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和牵引性工程,理应在户籍同城化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率先实现公共服务同城待遇。在成都市公安局、资阳市公安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指导下,我们试图通过对成德眉资四地户籍政策的比较和前期工作感受,提出一些建议意见,共同推动户籍同城化取得实效。
户籍同城化是区域经济同城化发展的龙头,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关键举措。从字面上来理解,户籍同城化就是指原本在行政上互不隶属的两个城市,在户籍上实行相同的户籍政策和管理模式。从业务部门的角度来说,户籍同城化内涵可以分为管理同城化和政策同城化两个层次。目前,成德眉资户籍同城化在户籍管理同城化方面推进“异地办、网上办、一次办”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户籍政策同城化受国、省政策限制,需要强力推进四市户籍管理“一元化”改革,彻底破除四地居民身份差异和城乡居民身份差异,密切关注国家层面关于户籍政策的调整以及我省的实施情况,逐步实现四地“户籍信息共享、居住证互通互认”。
户籍同城化以户籍管理同城化为突破口,突出同城标准、一网管理,推进区域户籍统一标准和管理,实施户籍管理同城化改革。
一是推进户籍迁移业务一站式办理同城化。取消纸质“迁移证”、“准迁证”,德眉资三市与成都实行同样的户籍迁移流程,严格实施“省内一站式”户籍迁移登记。
二是推进户籍服务管理便民利民同城化。加快“互联网+户政服务”发展,推动成德眉资“微户政”平台建设,实现户籍业务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办理。
三是推进户籍登记管理标准建设同城化。进一步优化户籍登记管理工作,按照成都标准,德眉资三市从信息采集、材料扫描、档案管理等细节入手,实现四地户籍登记管理的标准化。四是探索户籍城乡间自由迁移同城化。继续巩固和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确权登记,加快推进城乡户籍“一元化”管理改革。
由于国务院对不同规模的城市有不同的户籍政策要求,成都和省内其它城市在先天上存在体量的差距,户籍政策同城化任重道远。
成都市作为副省级城市、特大城市,户籍迁移政策实行严控,目前按照“总量控制、人才优先、动态平衡、双轨并行”的入户原则,采用条件入户和积分入户双轨并行的户籍迁入政策。
一是条件入户。成都出台的人才落户政策,放宽了人才引进落户条件,全日制普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在45岁以下的人员均可以按照条件入户政策迁入成都;
二是居住证积分入户。城区人口超过500万,可以采取积分入户,按照“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空间布局,实行区域差异化积分入户。在成都合法稳定居住和合法稳定就业,并办理了成都市居住证的境内来蓉人员,只要9项积分入户指标达到标准分值,就具备申请居住证积分入户资格。根据积分情况,持证人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教育、就业、住房、养老、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权利。
三是自由迁移。成都已全面完成了土地确权和集体经济组织利益分配资格确认等工作,剥离了户籍管理所承担的利益关系,因而能够实现辖区范围内全域自由迁徙。
德眉资等省内其它市州全面实行放开城镇和小城镇落户的政策,资阳更是实行“全放开、零门槛”城镇落户政策,投靠亲朋均可在资阳城镇落户。
前期,我们收集整理了成都与德眉资在户籍制度改革配套措施相关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情况,从群众关心的角度进行比对发现四地户口“含金量”差距较大,成都优势明显:
一是工作机会更广泛。大部分私人新办企业,部分知名外企、涉外机构及国有单位的重要职位,明确招聘条件为成都本地户口,或在同等条件下本地户籍优先。
二是老人福利更优越。成都户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以成都标准进行支付,并可办理老人证、高龄证,享受公交免费、免费游景点等诸多福利。
三是子女就学更方便。成都户籍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可在就近所属学区接受成都公立学校先进教育,非成都户籍学生难以进入公立学校就读,即使能进入私立的学校接受教育也需投入大额的择校寄读费或城市增容费。同时,成都4、7、9等名校在招生过程中对成都户籍学生有偏向性。
四是住房政策更宽松。成都本市户口可在成都区域合规情况下选房购房,并能得到更宽松的按揭比率。在符合条件的基础上成都户籍的居民还能申请廉租房。五是医疗社保更完善。成都户籍可购买享受成都市全部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五险一金,在住院治疗过程中报销比例比德眉资三市更高。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户籍管理同城化相对容易实现,户籍政策同城化较难突破。因此,建议都市圈户籍同城化应从实际出发,在户籍管理便民利民同城化上先行一步,待条件成熟后,再争取在户籍政策同域化方面求得突破。
任何一项政策在经过实践检验之前,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经调研发现户籍同城化主要存在以下风险:
由于国务院明确指出户籍基本政策属于中央事权,试水的户籍同城化政策相比现有政策不可能也不被允许有太大的突破,而人民群众对户籍同城化的第一反应是“成德眉资户籍含金量一样,德眉资户口可以在成都买房子了”。
期待与现实的差距太大,有可能成为新的不稳定因素。
自2017年成都人才新政出台以来,德眉资等市已有上万余人迁往成都,户籍同城化之后,小城镇人口流失现象是否会更加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成德眉资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差距较大,四地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也明显。目前在没有研究出台较好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分享机制的情况下,单项推进户籍同城化的作用不大,反而容易引发附着在户籍上的公共服务利益附加实施混乱等系列连锁效应。
户籍同城化改革就是要加快破除城乡之间制度性障碍,打破城市之间行政区划藩篱,逐步消除附着在户籍上的就业、医疗、养老、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地区差异,实现同城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按照2021年1月31日《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除超大、特大城市外,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或城市群探索实行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有序引导人口落户的规定,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意见。
户籍同城化改革涉及户籍管理、人才流动、教育医疗、住房购买、政策协调等多个方面,需要成德眉资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户籍同城化才能改革出成效。建议充分发挥成德眉资同城化专项合作组的职责,定期研究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中的重大事项,针对户籍同城化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召集四市分管部门参会,分块分线推进户籍同城化相关具体工作。
户籍同城化的运用结果就是要逐步实现都市圈内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这既是户籍同城化改革的目的,也是户籍同城化改革的难点。建议省同城化办公室牵头,召集四市有关部门调查研究,从用市场化手段满足大城市放开户籍限制带来的公共资源需求、采取税收机制减少拥堵等负面影响等多方面,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市民化成本分担和利益分享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户籍同城化后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
争取国省支持将赋予各市试点推进、优先推进的特殊政策延伸至德眉资三市。以成德眉资为整体,集中优势向国省争取更多支持政策,将成德眉资作为都市圈来思考和谋划同城化工作,实现四市政策优势的多重叠加,逐步推动成德眉资共享发展政策,打造优势政策集聚区。就户籍同城化方面,要积极推动国省层面加大改革突破力度,打破地方行政壁垒,让成德眉资四地居民享有均等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