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成都)科学城和天府实验室正式揭牌
彭清华讲话 黄强出席 邓小刚主持
6月7日,西部(成都)科学城、天府实验室在成都正式揭牌,省委书记彭清华出席揭牌活动并讲话。
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出席,省委副书记邓小刚主持,科技部秘书长苗少波讲话。
活动开始前,彭清华、黄强、邓小刚、苗少波等来到位于四川天府新区的天府兴隆湖实验室,详细了解西部(成都)科学城规划布局和天府实验室建设运行情况。
揭牌活动上,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于立军宣读《中央编办关于西部(成都)科学城管理机构挂牌的批复》,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罗文宣读《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天府实验室的通知》。成都市市长王凤朝作表态发言。
彭清华在讲话中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西部(成都)科学城、天府实验室的启动建设表示祝贺,向长期以来给予四川支持帮助的科技部和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院士专家以及社会各界表示感谢。
他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把握时代大势、统筹战略全局、经略西部腹地、促进协同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赋予我们“一极一源、两中心两地”的目标定位。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对于川渝两地在更大范围汇聚高端创新要素、提升协同创新能力、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引领带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部(成都)科学城、天府实验室正式揭牌,是四川创新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一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
彭清华指出,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的重大任务,也是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
我们把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作为深化川渝创新合作、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的关键一环,启动建设一批代表世界前沿科技水平的重大项目,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新经济企业、“独角兽”企业,加快构建“一核四区”总体布局,建设全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
同时,把组建天府实验室作为补齐四川创新短板、提升在全国创新版图中战略位势的重大举措,聚焦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规划建设一批学科内涵关联、空间分布集聚的原始创新集群,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
西部(成都)科学城、天府实验室的揭牌成立,必将为四川“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创新强健翅膀,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加速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彭清华指出,科学城以科学为名、因创新而兴,是政产学一体、研商用结合的现代化新城。
西部(成都)科学城与四川天府新区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要切实肩负主体责任,集中精力筑平台、兴产业、引人才、优环境,深化与西部(重庆)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的协同创新,有序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确保科学城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天府实验室是我省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的核心支撑,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各参与单位和科研团队要聚焦“四个面向”,既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又瞄准未来产业赛道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在投入主体、管理运行、用人机制上深入探索,与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头部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不断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争创国家实验室。
成都市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省直有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做好服务,营造支持创新创造的良好生态。
苗少波在讲话中表示,
建设西部科学城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的重要任务,也是推进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内容。
四川是西部重要的科技大省和创新高地,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全局中地位重要。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信四川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一定能够高水平推进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高标准打造天府实验室,强化成渝联动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合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上午10时35分许,在热烈掌声中,彭清华、黄强共同为“西部(成都)科学城党工委”“西部(成都)科学城管委会”“天府实验室”“天府兴隆湖实验室”揭牌。
揭牌活动上,还播放了西部(成都)科学城和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建设展示片。省领导范锐平、王一宏、李刚,天府实验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与实验室建设的在川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代表等参加揭牌活动。
规划面积394.2平方公里
构建“一核四区”空间功能布局
西部(成都)科学城立足成都创新资源优势和城市发展战略,统筹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成都东部新区等重点区域,构建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空间功能布局,规划面积394.2平方公里。
以“一核”为创新策源。即成都科学城,规划面积132平方公里,锚定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的定位,集中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高能级实验室集群、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集群和产业创新平台集群,围绕原始创新集群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平台。
以“四区”为转化承载。承接“一核”原始创新成果,协同构建创新功能突出、创新服务完善、主导产业领先的“二次创新”承载地。
其中,新经济活力区规划面积88.9平方公里,锚定新经济企业和创新型团队汇集区的定位,围绕5G通信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网络安全、区块链等新经济新产业,建成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生命科学创新区规划面积69.8平方公里,锚定全球医药健康创新创业要素汇集区的定位,聚焦生物技术药物、高性能医疗器械、精准医疗、智慧健康等领域,打造世界级生物产业创新与智造之都;
成都未来科技城规划面积60.4平方公里,锚定国际创新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汇集区的定位,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制造、航空航天、科技服务业、未来产业,打造中国西部智造示范区和成渝国际科教城;
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规划面积43.1平方公里,锚定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要素汇集区的定位,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网络通信等领域,打造国际知名的中国新硅谷。
两阶段发展
七大重点任务
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是四川省、成都市深入践行科技自立自强时代使命,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助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之举,为高质量推进科学城建设,对标北京怀柔、上海张江、深圳光明等国内一流科学城,系统谋划形成推进策略和重点任务。
西部(成都)科学城制定了两阶段发展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成国内一流的科学城;到2035年,基本建成国际知名的科学城。
同时,西部(成都)科学城明确了七大重点任务:
筑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天府实验室,布局 “大装置”集群,推进一批交叉研究平台建设,推动高能级科研机构、国内外知名高校聚合发展。
强化基础研究核心地位,聚焦优势领域和前沿领域,大力开展国际“卡脖子”技术攻关,推动多学科领域的横向交叉渗透和融合创新。
赋能重点产业能级跃升,构建高技术服务产业生态,前瞻布局人工智能+、区块链、6G等新经济,发展壮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战略新兴产业集群。
配置优质科技资源要素,加快健全科技成果转移孵化体系,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构建良好创新生态系统。
构建高效协同创新体系,强化与市内、川内、成渝地区创新主体链接互动,推动建立跨区域长效合作机制,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构建跨区域人力资源协同格局。
凸显公园城市创新表达,推动生态与科技共融共生,系统布局科技创新应用场景。
成都科学城
西部(成都)科学城的创新极核
成都科学城作为西部(成都)科学城的创新极核,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牵引,统筹布局Z箍缩驱动混合能源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个、宇宙线物理研究与探测技术研发平台等交叉研究平台6个,精准落地中科曙光先进微处理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基地16个、空间轻型高分辨率光学成像相机系统研制平台等科教基础设施4个,引聚中科系、中核系、中物系等国家级科研院所20余家,引育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43个,已成为西部地区创新资源高度汇聚、经济动能持续增强、产城融合不断深化的科技创新高地。
自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至今,天府实验室一直是四川科技圈的“顶流”。天府实验室是以国家和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我省源头创新能力和引领产业与社会发展为使命、覆盖创新全链条的综合创新类科研基地,是我省打造战略科技力量的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是我省争创国家实验室的“预备队”。
目前,四川省目前正聚焦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规划建设天府实验室。
成都科学城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下一步,成都科学城将强化前沿引领策源功能,深化构建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统揽、专业领域实验室为核心、若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依托的“1+4+N”创新体系;将做强创新引领产业,培育链条完整的产业生态,打造“原始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的全周期产业生态,为川渝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