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领导小组领导下,省同城化办履行“常态化运作、实体化运行”的办事机构职责,以三年行动计划、年度重点工作为抓手,以项目、事项、改革、政策(文件)、十件大事共373项任务为清单,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努力在实践中丰富同城化跨界创新和政策供给。其中,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创新形成了一批亮点做法。
建立“1+1+N”规划协同工作机制
四市共同发布《成都都市圈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宣言》并联合制定实施专项行动
跨市实施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拍卖
出台住房公积金同城化贷款异地使用政策
建成成德眉资河长制E平台
市域铁路成资S3线资阳段税款实现异地申缴
建立健全都市圈农村产权有型交易市场
构建都市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西部唯一一个获批的跨市域产业集群)
100个高频政务事项实现同城“无差别”通办
职工医保关系转移一站式办理
同城化享受异地养老床位补贴政策
省同城化办与四市交界地带19个基层村(社)党支部结对共建促发展
下面,“圈圈儿”就给大家介绍全国首创类亮点做法——建立“1+1+N”规划协同工作机制。
今年2月8日,省同城化办印发《成都都市圈规划协同工作机制》,有序推进都市圈系列规划统一编制、统一报批、统一实施,健全成都都市圈、成德眉资4市重大规划谋划、编制、实施全过程衔接协同机制,这是全国首个统筹跨区域规划的综合性工作机制。 《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成都都市圈和成德眉资4市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重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统一融合,充分发挥省市联动、4市互动作用。其中,明确要求各成员单位应按照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协同构建以都市圈发展规划为统领,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各领域专项规划、重点区域规划为支撑的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成都都市圈“1+1+N”规划体系。 其中,“1+1+N”规划体系的第一个“1”是指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第二个“1”指国土空间规划,“N”指各领域专项规划和重点区域规划。 具体而言,《工作机制》要求规划编制牵头单位在编制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及各领域专项规划、重点区域规划(以下简称“都市圈系列规划”)时,应加强与国省“十四五”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都平原经济区相关规划等上位规划的上下衔接。 成德眉资4市在组织编制本市“十四五”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能源、水利等专项规划和毗邻区域区(市)县相关规划(以下简称“4市重大规划”)时,除加强与国家、省级规划以及都市圈系列规划的上下衔接外,还应加强与其他城市相关规划的横向衔接。 同时,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专项合作组将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制订本领域都市圈规划建设技术指引。都市圈系列规划、4市重大规划在前期研究、中期成果初审、正式成果征求意见等阶段要依法依规共享基础资料和阶段性成果,并充分征求和吸纳各方意见建议。 此外,《工作机制》还对各项工作的评估和监督提出具体要求。一方面,上述规划在形成方案成果后,相关单位应组织省、市相关部门(单位)、专家学者和公众代表对规划进行联合审查和衔接,规划印发实施后要按程序向社会公开和共享规划成果。另一方面,上述规划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得随意调整、违规变更,确需调整的,需按程序调整。同时要建立跟踪分析、评估总结和经验推广机制,并定期组织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和督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