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2022-02-07 16:53:32

编者按:本文摘自《经济管理文摘》。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对于长三角发展意义重大。都市圈文化产业存在特色文化发挥不够、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文化品牌国内外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可以通过优化城市设施和文化产业、科技创新引领文化产业和融媒体创新发展文化产业等措施推进都市圈文化高质量发展,提升都市圈城市群的文化软实力,为都市圈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在今年2月8日获得批复,这给南京都市圈11个县级市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对于都市圈城市群发展具有能动作用。文化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南京都市圈在文化产业的资金、人力等方面增加了投入,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文化产业链得到了进一步延展,“文化+”产业发展效用日益彰显,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达到了有效融合和获得了高质量发展,增强了南京都市圈城市文化软实力。



一、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对于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各区市发展情况不一,本文主要以南京为例来进行分析。


1.城市特色发挥不足,文化产业创新不够

南京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尚未能凸显其优势,形成独特城市魅力。目前南京已经拥有文化企业3.74万家,大多为中小微文化企业,仅有1600家规模以上,尚未形成有效的整体集聚优势,特色也未充分彰显。一是政策引领和支持不足。国务院在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和《江苏省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后,推进文化产业走出去,可是配套机制和具体实施措施尚不完善。二是文化企业国内国际竞争力不强,开拓国内外市场的战略和经验有待提升和加大创新。南京金箔占全世界产量2/3以上,“南京制造”在国际文化贸易领域中获得关注,还需进一步拓展,制定合适的海外市场拓展文化投资事业战略展。三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升了文化的经济效益,但在手段、方式、内容等方面还可以继续深入探索。


2.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中本土人才所占比例不高、水平参差不齐。南京本土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很多并没有从事文化创意产业,再加上引进的文化创意人才需要一定的成本去体验和感受本土文化。而文化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创意人才对于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相较而言,本土人才对本土文化拥有更为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以及能够开展有效创新,在创造过程中更容易把握本质并产生优质的创意作品。并且对于都市圈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培育和引进机制体制还未完善,以留住和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推进文化产业升级。


3.文化品牌建设及国内外影响力不够

南京都市圈所辖的8市具有悠久和非常厚重的历史文化,是我国的艺术创作高地和艺术人才宝藏区,艺术品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可以与北京上海相媲美,但还未能引领全国乃至全世界,尚未形成南京都市圈文化资源集聚,塑造全国性文化产业地标。2018年上半年举办了南京创意设计周,这一次是与南艺“520嘉年华”相结合,这是学校和政府进行合作,为留住有才华的青年搭设了平台,反响良好。2019年进行了转型升级,举办“南京非遗创新周”,打造了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非遗传承创新产业平台。2020年南京举办了文化科技融合成果交易会,推进了沉浸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国内唯一的文化科技融合的专业展会,成绩显著。南京文化产业的多重尝试取得了喜人成效,尚未形成集聚效应和可推广性范式。



二、进一步推进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南京都市文化圈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积极推动各部门的合作交流工作,以及文化企业走出去,形成文化产业链,获得更长足发展。


1.优化建设南京都市圈文化设施和推进文化产业集聚

南京都市圈已经拥有丰富可观的文化设施,继续推进建设博物馆、艺术馆等城市文化设施建设和推广,提高其实际使用效用,大力提升国际国内吸引力。一是完善并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效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的发展时机,共享文化资源,探索历史文化数字化保护的可实施途径,提升文物保护力度,打造南京都市圈城市文化融合发展。二是加强公共文化基础建设,积极培育文化生产新动能,推进文化科技相融合。构建配套的发展设施,比如设立“5G+VR文艺节目体验区”来提升活力,打造更多新的文化产业集群,形成都市圈各城市(区)的联动。三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文化消费力,推动文化实力的高质量转化。比如,推进南京演艺中心和长江之舟酒店服务进行综合运用,联动附近的体育设施,借助重大国内或者国际赛事,打造集文化体验、艺术交易、演艺娱乐、体育休闲等于一体的江北国际文体港,助力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发展。四是坚持产学研一体,完善培训机制,打造创新平台推进校企合作。例如,南京市文化企业商会2019年成立,并启动了《青年梦想空间》计划,与多所南京高校开展合作,搭建了产教融合平台,大大提高了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2.凸显科技创新领先国内文化创意产业潮流

持续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文化名城带”“创意城市群”等南京都市圈发展战略。积极建设全国创意文化圈,提出“文化+”战略,并从研究起草编制政策文件、推进文化中心重点项目、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文创产业稳健增长、传承保护历史文脉等方面齐发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一是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节事活动等,提升文化内涵与优化空间品质,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来吸引国际投资。比如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等国家级重大平台落户南京江北新区,助力城市健康服务名城建设。二是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情况下,政府整合利用各方资源,做好引导服务,共享公共信息服务文化企业,建立健全中介组织体系,搭建国内外沟通桥梁,开拓海外市场。三是大力动员和吸引企业参与讲好本土故事活动,让更多企业得到实惠,分享成果,有利于城市的形象传播、企业品牌宣传、交流领域扩大和合作渠道的拓展。四是坚持文化自信,鼓励全民参与文创。例如,南京博物院开发了一系列文创产品,掀起了文创及文创周边热创意,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生机。


3.融媒体创新推进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发展

现代社会的特征表现为网络化、系统化、智能化和经济文化一体化。现代科学思维是跨学科多向度的系统思维。要善于利用发达的媒体推进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发展。围绕持续推进创新名城南京古都建设,建设文化产业高地,紧紧围绕着全市的“4+4+1”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大力促进“大运河文化带”的发展,打造具有鲜明城市文化标识的重大工程。一是通过传统和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加大国内外宣传都市圈深厚文化底蕴,扩大国际国内知名度。二是对风景名胜、文物古迹、文化产业知识产权要立法保护,维护城市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从制度层面对都市圈文化加以保护,统一协调各方。比如加大保护和宣传明城墙、扬州古运河、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行动上民众遵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并在生活点滴中践行。三是文化企业开展有效的文化宣传政策,制定相关的宣传和文化交流政策,亮出自我,建设企业文化产业高地。比如著名港口扬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乘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四是创新引领文化产业的发展。运用文化+创意,推动文化产业与计算机行业、旅游业、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创新文化产业内容,积极创造文化软件服务、建筑设计、专业设计和广告设计等服务产品,有效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强化非遗创新,激发非遗元素,使都市圈城市成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有机融合的文化创意之区,推进南京都市圈创意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1月在江苏省南通、扬州等地调研,考察结束后在南京专门主持了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要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全面发展。今年2月份对南京都市圈规划的批复,旨在把南京都市圈建设成现代化都市圈,推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更高质量的发展,提升其全国影响力。南京都市圈的各个城市要深入了解国内外文化产业的发达城市,充分利用基础资源条件,在进行本土化经营时立足自己的文化特色,发挥原始创新能力,建立良好的共享平台。积极推进资源创新配置,制定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在全球格局和国家战略中推进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事业的更高水平的发展,推进文化现代化建设。


(作者:袁梨梨,南京林业大学;吴红,马鞍山新市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