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都市圈生态环境联防联控领域书写起步期蓝天碧水美丽答卷
2023-01-10 17:04:06

2020年以来,成德眉资同城化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专项合作组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及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决策部署,成都市与德阳、眉山、资阳3市紧密团结,共谋生态环境同城化发展,4市相关部门携手共进,务实开展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重塑天府之国茂林修竹、美田弥望的大美城市形态,有力助推了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

图片

坚持统筹谋划 着力构建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

组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专项合作组,组长单位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编印《成德眉资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专项合作组工作规则及实施细则》,生态环境4市同城化、8市一体化合作发展先后组建了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综合治理、流域综合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环保产业和科技信息、环境突发应急风险防控、环境执法等多个生态环境领域业务工作小组。构建了有组织、有分工,决策清晰、执行有力的组织架构。

搭建制度框架 编制实施同城化生态环境方案
01
编制实施《成德眉资同城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020年初,组建成立同城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综合协调组和规划编制工作组,经过收集资料、多次征求省级相关部门、省厅相关处室、4市各部门、院士专家等意见建议后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送审稿)》。2021年3月份,《规划》通过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2021年8月24日,《规划》由省生态环境厅正式印发实施。《规划》确定环境质量、生态系统保护、主要污染物排放、污染治理和绿色发展5大类共计25项指标。到2025年,生态环境协同监管体系和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有效运行,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空气质量全域达标,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形成,自然生态系统功能有效提升。

02
编制实施《成德眉资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生态环保联防联控联治实施方案》

2020年,启动《成德眉资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生态环保联防联控联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编制,在反复征求专家和专合组副组长单位及各成员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改,形成《方案》(送审稿)。《方案》通过同城化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于2020年11月5日印发实施。《方案》提出全面完成“十三五”环境质量和污染物减排目标,到2022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区域PM2.5浓度稳步下降,国家和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Ⅲ类及以上)达到75%以上,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率显著提高的主要目标。

共谋协调发展 发挥联防联控联治专合组效能
一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2021年,举行同城化生态环境联防联治调研考察活动与成德眉资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专题工作会议,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共享进程,实现环境数据一张图。创造性提出把成德眉资数智化平台建设与《成德眉资数据资源共享专区建设方案》结合起来,同时在成都市环科院的生态环境质量预测预报系统的基础上,充分整合成都都市圈生态环境信息数据,使污染防控统一调度执行。目前,成都市已建成数智环境系统平台,并向德眉资3市开设端口,为其提供污染数据,为建立环境污染数据共享提供平台支撑。

二是“抱团”聚力提质增效

2022年3月30日,成德眉资4市相关部门举行了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专合组工作会议。4市将共同成立“环境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协同解决跨界河流富顺河(清溪河)、阳化河流域、龙王庙沟双流入境水质问题以及共同实现2022年底成都都市圈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目标等问题提上日程,提出要继续“抱团”聚力,突出“三个紧扣”,围绕七大重点,坚持三条路径,纵深推进同城化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工作。

三是大气污染协同治理

为进一步落实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组长施小琳同志“加强源头治理、精细治理和智慧治理,全力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批示精神,2022年9月28日,组织召集成德眉资4市同城化工作牵头部门、发改、经信、公安、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部门举行了成德眉资生态环境同城化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联治专题协调会,共同谋划提升成德眉资区域空气质量工作措施。

坚持“主干”意识 推进专项领域合作发展
01
协同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一是强化协同管控。建立成都平原经济区八市每月轮值会商机制,科学准确预判秋冬季颗粒物重污染天气、臭氧区域性污染过程;持续实施和深化秸秆禁烧联防联控和综合利用区域合作,每年召开成都平原经济区八市联席会议;加强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协同做好成都大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准备工作。自2019年起至今已开展42次大气会商,相关城市同步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含臭氧重污染)共33次。


二是完善制度规范。《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成都、德阳、资阳3市已制定出台,眉山市已进入立法程序。制定实施《成都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已在成德眉资4市统一执行;成都平原经济区八市联合印发《成都平原经济区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联防联控试点工作方案》,规范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管理,实现机动车排放检验的联合监管。


三是创新科技支撑。2022年10月,成德眉资4市共同签订了《成德眉资环境质量预测预报及科研合作协议》,成立“成德眉资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以空气质量预报和科研合作为重点方向,成都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设办公室,德眉资3市分别成立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分中心。“中心”将依托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的技术优势,发挥成都市大气复合污染研究和防控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大气联合攻关中心“一市一策”成都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等平台作用,提供各类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和重污染预报信息产品,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强化城市间技术交流、科研合作、人员培训。

02
协同开展跨流域污染联合防治

一是统一建立跨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执法标准。借助成德眉资同城化联席会议交流平台,成资携手推动省人大常委会于2021年5月出台了《四川省老鹰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为资阳40万人民生命之水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近年,两市相关部门先后签订《老鹰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联防联控机制合作协议》、印发《老鹰水库饮用水水源地联合执法工作方案》,建立每季度联合会商制度,定期开展饮用水水源联合检查专项行动。此外,为打破老鹰水库缺水桎梏和污染问题,成资建立常态化补水协调机制,每年从东风渠调水4000余万方补充老鹰水库,有效保障库区水资源量;实施“张老引水”工程,设计管网49.74km,从成都张家岩水库直接引水至老鹰水库;投资2.87亿元,实施望水河泄水工程,从根本上解决老鹰水库供水不足和水质二次污染问题。成资齐心协力、多措并举,进一步规范老鹰水库水源地保护区管理要求,设置各类警示牌200余个、发放水源保护传单500余份、投入资金9万元,新建11个标准化鸡舍、2个化粪池,常态开展库岸线垃圾清捡和转运。今年以来,开展联合执法4次,日常性执法50余次,行政处罚20余起。库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成为了清澈优美镶嵌在成资大地上的一颗明珠,水质各项指标持续改善,稳定达到Ⅲ类水质标准。2022年10月由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编制印发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执法事项清单》,推动成德眉雅资5市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在饮用水水源保护相关的地方立法中加强协同,统一执法事项和标准。


二是建立跨界、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联动机制。签订《关于建立沱江流域河长制管理协调机制联动推进流域水生态治理保护的合作协议》,印发实施《阳化河水生态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成都市阳化河流域水质限期达标方案》,合力推进岷江、沱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合作试点,联动整理清白江、鸭子河、府河等重点跨界河道。加强上下游、部门间协调联动,常态化开展跨区县(金堂、简阳)、跨市州(成都、德阳、资阳)河流联合巡查、交叉巡河,共同强化河流联合治理。

03
协同开展环境执法检查联动

为进一步推动成都、德阳、雅安、眉山、资阳5市生态环境联动执法合作,加强区域环境执法和管控的高压态势,成都市牵头组织德眉雅资4市生态环境政策法规与执法部门负责人召开了2022年生态环境执法专项合作会议,共同研究并联合签发《2022年成德眉雅资污染防控攻坚联动执法工作方案》,初步建立长效协同会商机制。

04
协同宣传4市生态建设成效

组织开展线下媒体采风活动,邀请成都都市圈四地主流媒体前往成德眉资四地生态环保特色亮点点位采风调研,了解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地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果、绿色低碳发展新成效;通过借力中央、省、市各级媒体平台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展现成都都市圈构筑多层次、网络化、功能复合的“一心一屏三网三环多片”生态空间格局,开展生态共建环境共治,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有效路径,合力讲好成都都市圈生态文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