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眉资协同创新
从成都造“模型”到资阳造“飞机
“在成都造了20年航空模型,目前无人直升机的主力机型正进入研发测试的尾期,我们一定珍惜机会,力争早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让中大型无人直升机在资阳布局生产基地。”2024年元旦刚过,四川区域协同发展总部大厦迎来了成都都市圈首个项目正式入驻——成资协同创新总部基地项目。成都精石智控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石”)作为签约入驻公司之一,其董事长罗军在活动当天忍不住感慨:“20多年了,精石终于要在成都都市圈的创新协作发展下‘飞’上蓝天!” 三年前,全省首个跨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成资协同创新中心在资阳建立;三年后,成资协同创新总部基地直接来到了兴隆湖畔的成都科学城旁。在这里,无数个“罗军们”的“飞机梦”,将在成都都市圈高能级创新平台的不断建设中得以“展翅起飞”。 “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要独自飞上蓝天。后来,人生给我开了个玩笑,钻研上了艺术。再后来,又回到梦的边缘,研制遥控直升机和无人机。”冬日的暖阳拨开云雾,洒进成资总部基地办公室的那一刻,罗军的嘴角扬起了微笑,“今年62岁了,终于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因为儿时的梦想,罗军终其一生都在与直升机打交道。“一定借力于成都都市圈的发展,将精石打造成为中国中大型无人直升机行业领跑者。” 罗军坦言,精石的企业名就是取自“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企业自1998年开始在成都自主研发,制造专业遥控直升机模型产品和无人机,这个梦想已经坚持二十六年了。 据了解,精石所生产的航模99%都出口,主要运用于航拍、高空架线和竞技。因为航模品质好、技术高,在众人的鼓励下,公司从2004年开始向真正的直升机研发进军,2016年再次突破,开始尝试从有人直升机向无人直升机改造,并在2019年完成DWK700无人直升机研发,目前已完成多项验证飞行。 “围绕‘基础做农业、高端做军品’的市场定位,精石智控要实现壮大发展,需要多地多点布局,以前一直找不到‘娘家’,现在都市圈就是我们最好的‘归宿’。” 罗军表示,飞机的研发、零部件的制造、负载组装培训及试飞,甚至人工智能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做大产业,我们可以把研发总部放在成都,把生产基地落在资阳,把试飞基地放到德阳,都市圈的协作布局发展,让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曙光。 看到企业能安心发展,为成资两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了2年的成都技转创新连线科技集团副总经理、成资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吴镝倍感欣慰,她表示:“作为全省第四、成都都市圈第一个入驻的协同创新平台,从资阳来到成都,尤其是在2023年的蓄力一跳,是一次成都都市圈科技转化平台向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的跨越。” “凭借这个高能级的成都科学城科创平台,以及国际会展和总部金融优势,一定能实现项目成果的转换,助力成都都市圈产业的腾飞。”吴镝表示,未来,成资协同创新总部基地将聚焦于“科技企业研发人才总部”“科创项目孵化飞地总部”“科技招商、成果对接和项目路演总部”三大功能,致力于打造成都都市圈内“链接成都资源、展示资阳特色、支撑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成资、成德、成眉协同创新中心相继成立,并协同共建“科创通”德眉资分平台,在深入推动金融科技产业同城发展等领域开展了积极探索,在增强都市圈协同创新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对四市协同创新也提出了更高要求,2023年,成德眉资不断强化区域协同创新顶层设计,联合印发《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方案》、《成资协同开放走廊建设方案》,明确了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将与成资协同开放走廊联动协同,构建“双廊”联动创新格局。 天府大道沿线作为成渝地区创新资源最为聚集、创新动能最为充沛、创新活力最为强劲的区域之一,在成都都市圈高层设计下,这里将以跨区域协同创新为主线,发挥成都辐射带动作用和德阳、眉山、资阳资源禀赋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全面推进技术共研、产业共兴、资源共享、基础同网,打造共建共享的协同创新共同体,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提供有力支撑。 ——省同城化办创新产业组组长周世刚 同城发展,基础在产业,未来在创新。然而,创新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这是一项涉及政府、市场、科研院所、中介组织、企业等多主体参与的系统工程。 当前成都都市圈,正携手成为技术共研、资源共享、协同转化、生态共建的协同创新共同体。2023年,成德眉资四市科技局联合印发《成德眉资科技创新专项合作组工作规则》,共同编制印发《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方案》,进一步强化区域协同创新顶层设计。目前,成都科技服务资源正不断向成都都市圈辐射,成都市科技局分别联合德阳市科技局、眉山市科技局、资阳市科技局,在德眉资三地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构建科技资源供给链、科技服务生态链、科技金融服务链,推动科创资源共享共用。 2023年,协同创新中心已帮助三市企业对接创新资源90余场(次),收集并发布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80余条,完成54户专精特新、高新技术等企业申报辅导......这一年,成都都市圈协同创新能力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