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重大课题成果㉒|大熊猫国家公园成德眉片区生态价值协同转化区的引导策略分析
2024-06-28 14:48:21
大熊猫国家公园是经中央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研究部署,于2016年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大熊猫主要栖息地整合设立的。2018年10月29日,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在四川成都成立。同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成都市时,提出了“突出公园城市特色,要把生态价值考虑进来”的建设要求,探究成德眉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价值协同转化区引导策略,有利于实现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国家公园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机协同,拓展“两山”理论的实践经验,促进共同富裕下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土地产权束视角下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德眉片区的功能分区
01

由于国家公园功能的相互依附性,生态价值转化视角下的国家公园功能分区应兼顾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两大基本功能。基于此,通过生态产品价值计算,结合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的城镇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以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及风景名胜区等生态严格保护区域边界线,将同类型破碎斑块进行合并,将生态产品价值当量分成五个等级,分别暂时命名为核心类生态保护区、重要自然资源保护区、一般类生态保护区、生态旅游经济复合区、城镇生产经济区。在此基础上,参照《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将上述五类功能分区中的核心类生态保护区、重要自然资源保护区合并至核心保护区;将一般类生态保护区合并至一般控制区中;另将生态旅游经济复合区和城镇生产经济区被归为生态价值协同转化区,生态价值协同转化区主要是国家公园边界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缓冲带、自然教育体验带、外围保护带等,需要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和当地政府进行协同管理,开展相应生态旅游、科学考察、自然教育、农产品加工等活动。以成都片区为例,各类功能区所占面积比例约如下表: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生态产品功能分区建议


广义的土地权属是包括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和管理权等在内的一系列权利束的组合,将“土地产权束”的概念引入到国家公园土地权属改革中,可以大大拓展土地保护和利用的方式。土地产权束实际要求土地权属类型设置和配置设计,解决目前国家公园内部保护地土地权属不清、土地权属类型设置不当等问题。


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土地产权束视角切入,对国家公园内各功能分区提出针对性土地产权适应策略,避免“一刀切”地将所有土地划归国有。这既可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也可为社区预留发展空间,缓解社区冲突,最大化发挥土地利用和保护价值,有效实现“两山”价值转化,协同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


△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片区原住民发展绿色产业

土地产权束视角下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德眉片区生态价值协同转化区引导策略
02

生态价值协同转化区拥有更高的开发价值,经济开发所获得的效益高于生态保护获得的效益,是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两山”价值转化的重要区域,生态价值协同转化区的土地产权束配置策略是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使用权归农户所有,经营权通过农户自愿选择流转给第三方企业,保护地役权为国家所有。


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成德眉片区面临土地权属划分不清、历史遗留问题尚未解决、行政单位事权划分与协同机制不明等问题,基于现有政策,为促使成德眉片区生态价值转化,建议以生态价值协同转化区为突破口,以市场手段为主对其开展引导工作。


对于生态价值协同转化区,该区域的经济价值最高,具备产业发展的基础,相比之下,生态资源的不可替代性最弱,是国家公园范围内推动实现“两山”价值转化的关键区域。其产业发展潜力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试验空间,因此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力量,拓宽功能区内保护和利用的方式,最大化实现土地价值。


一是挖掘当地特色优势,打造市场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鼓励农户、当地民营企业等参与或发展原材料生产、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延长产业链、价值链,提高当地经济发展韧性;

二是完善土地市场交易平台配置,流转土地经营权,积极引入第三方企业开展专业化生态旅游、科教试验等,避开当地农户老龄化严重、专业知识不足等风险,以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当地收入,带动乡村振兴;

三是适当给予政策优惠释放地区经济发展活力,为企业提供税收减免、投资补贴、技术补贴等优惠政策,缓解企业发展压力,鼓励更多市场主体入驻国家公园提升经济发展活力。通过特色产业+市场品牌+政策补贴的形式,刺激生态价值协同转化区经济发展,为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改善和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长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