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都市圈论坛 | 国内专家云集 把脉成都都市圈发展
2025-01-07 10:57:29
都市圈作为城市群建设的重要节点,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能级和联动纽带。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则是都市圈现代化建设的保障,是推动都市圈经济社会全面融合、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

今日,第四届成都都市圈建设论坛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建立健全都市圈同城化体制机制”分论坛上,4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开启了一场聚焦《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立足实施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目标要求的学术交流盛宴。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现场发布了《现代化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指数2024》



图片

























土地要素助推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图片
严金明
中国人民大学国土规划与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讲土地要素,是从经济学角度来讲的,是从投入产出来讲的,改革的重点不是要改革所有制度。土地要素统筹利用要节约集约,叫作六量统筹,六量就是总量、存量、增量、质量、流量、容量。


那么如何高效配置?关键在于这十个“以”字:以“准确理解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涵义”为基础,以“全面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以“土地用益物权的改革”和“担保物权的放活”为重点,以“国土空间规划转型发展”为动力,以“合理划分土地管理事权”为抓手,以“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发展逻辑”为遵循,以“坚持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为前提,以“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为关键,以“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为原则,以“土地要素市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

























长江经济带、成渝双城经济圈以及成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图片
李国平
北京市政府参事、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

中国的城市群中,长三角城市群发育是最好的,成渝城市群也是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成渝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该怎样考虑?


总体来讲,从整个长江经济带的角度看,要把自己定位为主要推动者、引领者。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移集聚、生态环境建设,要在成渝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三个维度强调多中心、网络化、多点支撑的区域发展格局。同时,要强调成都作为中心城市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最后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一定要强调,配置资源的主体是市场,仅靠政府,都市圈产业是很难发展起来的,所以企业是最重要的。政府能干什么?规划引领、提高行政效率、降低商务成本、增加人力资本、培育创新文化。


























先行先试  把成都都市圈建成美丽中国的先行区
图片
方创琳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都市圈是城市群的核心区域,每个城市群都至少有一个都市圈来鼎托,没有都市圈来鼎托的城市群是一个空心化的城市群,是发育程度很低的城市群。


做强做精都市圈,需要干什么?要实现强圈的战略,要强省会,要高质量编好成都都市圈的各类规划,通过规划先行实现产业同链、城乡统筹、信息同享、交通同网、金融同城、市场同体、环保同质、科技同芯和生态同建。以高度同城化的都市圈为鼎,多点多圈多层级鼎托成渝城市群的高度一体化。


成都都市圈建设,要结合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建成既富又美的都市圈。先行先试,把成都都市圈建成美丽中国的先行区。今年1月份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来,在全国要建设一批不同空间尺度的美丽中国的先行区,都市圈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地区,而且是一个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点区和典范区。

























成都都市圈打造重要增长极
图片
周毅仁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

在都市圈发展过程中有三个阶段三种类型,一是培育阶段培育型的都市圈,二是成长阶段成长型的都市圈,三是成熟阶段成熟型的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就属于第二类。从国际都市圈的发展历程以及理论可以得出三大经验,一是要形成客货并举的高效交通圈,既要考虑客流,又要考虑物流。二是要三位一体建设美好的生活圈。三是要循序渐进推进产城融合圈。


都市圈的形成实际上是发挥了两个作用,一是经济上构建了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的梯度协作关系,为中心城市向创新经济跃升提供了空间,同时延长了都市圈内部的产业链长度,做大了都市圈整体的经济总量。另一方面,中心城市周边的城市要有充分的成长。所以,成都都市圈之所以能形成现在的格局,这跟德、眉、资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成长度有关。

























都市圈是系统性改革的理想空间
图片
冯奎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民盟中央参政议政部副部长

都市圈是系统性改革的理想空间,可以承载很多改革。从都市圈的改革上来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开启了城乡融合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都市圈的崛起和高质量发展成为一个标志性的特征,都市圈作为重要的载体,承担着重要的任务。


从总体要求上,要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交流。在《决定》中,对都市圈提出一项直接的要求,就是要求建立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有一系列的相关要求,比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推动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等。这些相关要求,很多需要依靠都市圈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