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可持续发展与都市圈规划
2021-10-19 10:06:20

CUF-100 演讲实录

 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1秋季论坛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优化提升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统筹兼顾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多元需要,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加强超大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城市百人论坛与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联合举办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1秋季论坛,邀请城市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就“超大特大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主题进行深入研讨。以下为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论坛成员肖金成研究员的演讲实录。


图片



图片



图片

促进大都市的可持续发展,要采取一些对策或举措。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01

编制现代化都市圈规划

都市要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和周边的城市和农村发展密切联系。我国行政区的边界很明显,行政壁垒像高山,像大河,甚至比高山高,比大河深,阻碍了要素流动,要素流动不畅。编制都市圈规划,建立发达的交通体系,解决要素流动障碍,没有规划,交通体系很难建立。交通部编制的是全国性交通规划,八横八纵,考虑不了那么细,恰恰是微循环对区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到处都是断头路,省与省的断头路,市与市的断头路,县与县的断头路,镇与镇的断头路。乡村没有断头路,因为是人用双脚走出来的。高等级的公路如果没有规划,没有投入是很难修通的。当然,近几年有很大改善。

图片


02

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明确城市边界。现在的城市没有边界,都是无限扩张,向周边蔓延,“摊大饼”,范围很大,人口规模很大。确定了边界,终止了摊大饼的过程。规划就能起到引领的作用,起到控制的作用。

大都市一定要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把产业链条向周边延伸,周边地区才能获得发展机会。要制定产业负面清单,都市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以研发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占地少、低耗能、附加值比较高的产业,促进劳动力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产业向外转移,产业链条向周边城市延伸。


03

为了防止“大城市病”,要打造“反磁力中心”

有很多规模大的城市会在周边规划建立一个新区,很多人对新区有非议,我认为一个城市规模大了,有必要建立“反磁力中心”,在周边地区搞一个产业发展平台。当然,要有负面清单,不能什么产业都可以进来。


04

都市圈建设要搞责任制

城市群规划中有一个教训,城市群有很多城市,都是被动的,规划编制出来,实施主体找不到。规划形同虚设,研究花了很大功夫,规划花了很大精力,结果是束之高阁。所以,都市圈一定要搞责任制,核心城市要负主要责任,负责规划、建设和管理,负责落实规划,建立有效的体制机制。长三角地区有四个都市圈,一是上海都市圈;二是南京都市圈;三是杭州都市圈;四是合肥都市圈。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要负责都市圈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京津冀地区有三个都市圈,北京都市圈、天津都市圈、石家庄都市圈,北京、天津、石家庄要负责规划和实施。要不然找不着人,规划编出来,没有人对这个规划负责任,谁来投入,谁来建设,都不清楚。所以,责任制很重要。


05

体制机制要创新

要强化经济区,弱化行政区,比如说北京都市圈是个经济区,天津都市圈也是个经济区,要建立一套和行政区不同的管理体制。习总书记提出经济区和行政区可以适当分开,为都市圈的体制机制创新扫清了道路。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当分开要从都市圈做起,从编制现代化都市圈规划开始,把新的体制机制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