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座城”③|携手共进 资阳为成都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2025-02-26 16:44:00
资阳

























携手共进 资阳为成都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共筑成资同城梦,共建成都都市圈。在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中,资阳不仅率先组建市同城化发展工作局,“因地制宜”推进机构改革,同时也是全省第一个引入成都“农贷通”平台的市州,第一个与成都共建共享“天府市民云”,第一个出台全省首个跨区域中型水库水源保护条例,第一个开建并开通市域(郊)铁路成资线……成资之路,宏图铺展;落子成势,步步为营。资阳在这一进程中,凭借自身优势,在交通、经济、民生等多领域积极作为,为成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交通互联 同城出行 “加速度”

图片

△轨道交通资阳线


交通,作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堪称成德眉资同城发展的 “动脉血管”。去年9月29日,轨道交通资阳线正式开通,这一举措意义非凡。它率先实现了资阳与成都 “一轨同城”,让两地群众往来更加便捷。

截至2025年2月15日,轨道交通资阳线累计客流量达432.98万人次,日均客流量达3.11万人次。成资群众在你来我往间,两地的烟火气也实现了双向奔赴,城市间的联系愈发紧密,共同迈向繁荣发展的新征程。

同时,资阳作为成渝双城地区的核心辐射区域,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在 “双城记”“同城化” 等国省战略的大力推动下,目前,成宜高铁建成投运,成渝高速扩容资阳段全面开工;成达万高铁和成渝中线高铁正在资阳境内加速建设,这些交通项目不仅加强了成都与外界的交通联系,还让资阳成为关键的交通节点,为成都都市圈构建更为完善的交通网络贡献了重要力量,进一步巩固了成都在区域交通枢纽中的地位。

产业共融 经济发展 “加速跑”

图片

△中国牙谷

“如居一城”的通勤体验,带来的不仅仅是两地热闹喧嚣的“烟火气”,更为成都都市圈内企业投资发展和产业协作布局带来无限空间和想象。穿越龙泉山,沿着笔直的大道一路向东,149户协作配套企业在资阳互融共生。

“轨道交通资阳线的开通,正在加速促进都市圈人才、资金、信息等跨区域生产要素的流动,推动成都与资阳实现产业链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两地的同城化进程有条件实现再一次的突破发展。”长期从事成都都市圈建设研究的资阳市同城化发展工作局总规划师冷玲玲表示。

据悉,资阳临空经济区正实现与成都东部新区的联动协同发展,三草湾、临空智能制造产业园布局机器人、两轮车、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产业,主动配套都市圈产业链,共同做好“延链补链强链”的文章,通过更多的“总部+基地”“研发+制造”“产品+市场”的产业互动实践,推进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成资协同开放走廊等跨区域高能级发展平台。

下一步,两地还将继续推动资阳临空经济区与成都东部新区、资阳高新区与成都高新区等共创平台、共建产业、共育企业。

民生共享 幸福生活 “加温度”


图片

△2024成都世园会资阳园


同城化发展的核心目标是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过上高品质的 “同城生活”。近年来,资阳市民在就医、入学方面就切实感受到了同城化带来的便利,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成都的优质医疗和教育资源。

在教育领域,截至2024年底,成资两地已有137对学校结对共建,占都市圈50%以上;医疗方面,161项医学检验检查项目结果互认,2400余家医药机构实现异地结算 。政务服务上,“同城化无差别” 受理事项增至241项,推出跨域通办事项505项,电子营业执照 “一照通” 应用事项达438项。此外,交通出行更为便捷,“天府通” 率先在资阳全域覆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资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居都市圈首位;文化旅游大放异彩,资阳园荣获成都世园会四川城市展园组委会金奖。

这些教育、医疗、政务服务等多方面资源的共建共享,不断消除成资两地行政区域的 “壁垒”,提升了 “圈” 内人民的幸福感。同时,同城发展促使双城优质资源汇聚,不仅切实改变了两地群众生活,还为成都探索跨区域高质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有益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