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久久为功,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成都都市圈作为四川重要组成部分
境内拥有龙门山脉和龙泉山脉
是四川生态环境的重点区域
一直以来,成德眉资四市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协同实施
绿色生态本底共筑工程
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深化工程
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工程
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
近年来,成都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担负公园城市“首提地”和“示范区”的使命任务,深入推进“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推进生态价值转化和“五绿润城”行动。数据显示,成都建成区绿地率达38.54%、绿化覆盖率达44.6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24平方米;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00天左右。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占市域国土面积的33.09%,龙门山脉的大熊猫国家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生态屏障功能逐步彰显,全市有高等野生植物3139种、占全国比例的10.08%,兽类114种、占全国比例的16.45%,鸟类533种、占全国比例的32.88%,两栖动物32种、占全国比例的6.21%,获得“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
同时,成都围绕打造零碳社区零碳楼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有序推广新能源汽车完善绿色交通体系、强化清洁能源供给和安全保障等重点,积极主动作为,促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大力推动城乡环境共治、生态共美,全面彰显公园城市形态。据统计,成都上榜工信部最新绿色制造“国家队”名单18家,累计入围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7项、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50家、国家级绿色园区4家;在国内首创提出构建以“碳惠天府”为品牌、以“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为双路径的碳普惠机制。
建设美丽德阳是推动德阳高质量发展的“六大工程”之一近年来,德阳提出“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的战略部署,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打造全省主干新高地,加快建设西部现代化典范城市”作为奋斗目标,把建设美丽德阳作为推动德阳高质量发展的“六大工程”之一。
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德阳加快完善生态安全格局,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着力夯实绿色本底,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仅“十三五”期间,全市森林蓄积量新增45.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林木覆盖率分别达26.4%、40.8%。开展九顶山探采矿权集中清理整顿,积极稳妥、依法有序引导43个探采矿权全部退出,累计封闭井硐243个,生态修复10.4万平方米。同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德阳的优良天数、断面水质以及土壤环境治理持续改善。为实现新时代美丽德阳的建设目标,德阳转方式调结构,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动形成更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方式,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户,省级绿色工厂18户,省级绿色园区2个,省级近零碳园区1个。近年来,德阳市积极加强区域生态共治,推进实施《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成德眉资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三年实施方案》,签订落实《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沱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防联控框架协议》等,完善污染治理合作措施,建立市、县、乡(镇)、村四级网格监管网络,加强联合监测与联动执法,推动区域环境质量稳定向好。
2022年4月,眉山市成功入围全国《“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是四川首批8个城市之一。在不久前召开的眉山市2023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第三次新闻发布会上,眉山市对全市“无废城市”建设情况进行详细介绍。据了解,眉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无废城市”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主要在三个方面着力。一是高位推动,全面部署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眉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24个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专班运行,建立和运行定期会商、信息调度、督导检查等工作机制。二是系统谋划,依靠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和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的科学指导,印发《眉山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七大工作任务,确定49项工作指标。三是方案引领,眉山结合实施方案,研究制定《2023年度“无废城市”建设重点任务》,以“无废细胞”为载体,制定“无废细胞”建设指南,2023年,眉山市计划启动创建“无废细胞”30个以上。下一步,眉山市将以35家物联网监管试点为契机,全面铺开物联网监管,实现危险废物智慧管、精细管,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小微企业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单位试点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小微企业危险废物管理模式。
“十四五”以来,资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筑牢长江上游沱江中游生态屏障,厚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坚持规划引领,制度建设按下“快进键”。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无人机等新技术,汇集98.8万个调查图斑数据,有效夯实生态保护修复基础支撑;并启动编制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并形成阶段成果,印发实施“十四五”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规划,在全省率先出台市级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规划确定土地综合整治等5个重点区域,谋划布局“4+1重点工程”和18个重点项目。坚持保护优先,田林长制跑出“加速度”。印发《关于全面推行田长制的实施意见》和6项配套制度,设立市级田长9名,实行分区域包片负责制。设立市、县、乡级林长929名,开展巡林13万余人次,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2483个。组建成立市自然资源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实现连续11年卫片执法“零约谈、零问责”,2022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森林资源案件查处、入库“双清零”。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修复开启“新征程”。土地整治统筹推进,稳妥推进5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强力推进96个土地整理补充耕地项目排查整改。完成营造林16.9万亩,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持续保持“双增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完成阶段任务。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矿山修复2140亩,雁江区飞虹铺砂场等3处入选全省矿山修复十大典型案例,在全省率先实现“3年任务、2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