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国土空间规划引领 推进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2024-06-04 11:03:32

国土空间规划是空间发展和资源利用的基本蓝图和行动纲领。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解决好要素协同、空间联动、联合治理的关键。近年来,国家自然资源部门强化都市圈国土空间工作指导,省级自然资源部门突出都市圈辐射引领功能,市级自然资源部门建立健全规划衔接机制,推动“极核引领、轴带串联、多点支撑”的网络化成都都市圈空间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一、
国家层面:
科学擘画都市圈空间蓝图,推动都市圈国空编制规范化


2022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加强都市圈空间资源统筹协调”“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布局”等要求。国土空间规划成为推进都市圈统筹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是都市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置条件。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要求,国务院和自然资源部不断加强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和规范。2024年1月18日,国务院发布批复,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截至2024年5月28日,国务院共计批复27个省和直辖市的国土空间规划,在对27个省和直辖市的批复中,国务院共提到包含成都都市圈在内的25个都市圈,其中对四川省的批复中提到“增强成都都市圈辐射引领作用,加快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同城化布局”,这是国务院在此轮国土空间规划批复中首次提到“同城化”,对增强成都都市圈辐射,加快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国务院批复同意《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2024年4月1日,自然资源部发布的《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正式实施。《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对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要点、成果要求、编制组织与工作流程等内容进行了统一规范,在规划定位方面,《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提出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要“统筹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及上位规划确定的国土空间总体布局”“提出下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引导性要求”,在具体要求方面,《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提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重大问题跨界地区协商管理机制”“探索都市圈各类自然资源要素和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统筹配置机制”等要求。《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为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提供技术指引,对指导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


二、
省级层面:
聚焦打造现代化都市圈,推动都市圈发展能级持续跃升


四川省贯彻落实《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等文件要求,聚焦将成都都市圈打造为现代化都市圈,谋划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新篇章。2024年4月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该规划明确了战略定位、规划目标、空间总体格局等多方面内容,是关乎四川和成都都市圈未来十多年发展的重要蓝图。《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对都市圈的规划定位、空间布局、功能融合等方面作出具体要求,“到2035年,基本建成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化都市圈”,该规划31次提到“都市圈”,4次提到“成德眉资”,9次提到“同城化”(都市圈相关),省委省政府聚焦打造现代化都市圈,对同城化工作部署安排更加细化具体。



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自2020年以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倾力指导国土空间规划专项合作组成立运行,积极推动《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天府大道北延线、南延线科创走廊和成资协同开放走廊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等规划编制报批,有力推动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完善和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走深走实。

四川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图


三、/
都市圈层面:
共建规划衔接机制,推动都市圈深度协同发展


四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坚持“一盘棋”思维,贯彻落实上位规划要求,协同共建成德眉资同城化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共同推进规划联合报审报批工作,都市圈规划一张图逐步绘就。


(一)
共建衔接机制,强化规划传导与协同

在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指导下,2020年11月8日,四市成立了以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为组长单位、德眉资三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为副组长单位、四市发改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国土空间规划专项合作组。2021年1月28日,成德眉资四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制定出台《成德眉资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专项合作组工作规则》《成德眉资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实施细则》,文件明确了专合组的成员组成、主要职责、会议机制,构建了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专项合作组组织架构,专合组不定期召开规划衔接工作会议,共商同城化空间规划中的重大问题,四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形成工作合力,交流渠道进一步畅通。2021年2月8日,《成都都市圈规划协同工作机制》正式印发,文件明确提出建立规划编制协同、联合审查审议机制,协调实施都市圈规划编制、衔接和实施评估工作,都市圈在机制创新、规划协同等方面又迈出坚实一步。2024年4月,国土空间规划专项合作组组长单位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制定出台《成都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工作章程》,该章程将涉及都市圈空间规划,以及都市圈“三带”“两廊”“交界地带”相关区(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内容纳入规委会主任会议审议,并将省同城化办公室列入规委会成员单位,都市圈规划衔接机制的不断完善,有助于强化规划的上下传导和横向衔接,进一步落实“区域协调”新发展理念。

(二)
统筹空间资源,构建都市圈规划一张图

为加快构建都市圈规划一张图,自2020年开始,成德眉资四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着力谋划编制《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2021年3月—5月,《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相继通过“四市”分管市领导联合审议、“四市”规委会主任会议和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2022年11月—2023年8月,《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充分衔接“四市”的“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成果,进一步修改完善。2023年8月—12月,《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完成“四市”社会公众意见征集、合法性审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备案工作,并通过“四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2023年12月,四市政府联合将《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上报省政府。若经批复同意,《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有望成为国家正式批复的都市圈中首个获得批复的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为夯实都市圈发展建设的规划基础和构建都市圈规划一张图提供重要抓手。


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示意图

(三)
编制专项规划,支持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为加快推动成都都市圈区域协同创新,构建引领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科创大动脉,2023年成德眉资四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联合编制印发《天府大道(北延线、南延线)科创走廊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和成资协同开放走廊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文件明确了科创走廊目标定位、发展思路和空间规划,提出天府大道北延线和南延线科创走廊分别构建“五中心四节点”和“一城四中心三节点”创新空间体系,成资协同开放走廊构建“一港四中心六节点”创新空间体系。该规划的出台,有助于充分发挥成都辐射带动作用和德阳、眉山、资阳资源禀赋优势,推进天府大道科创走廊与成资协同开放走廊联动协同,构建“双廊”联动创新格局,为下一步沿线相关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和控规调整、沿走廊功能组团的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指导。


下一步,将充分发挥省市联动、四市互动作用,有序推进《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报审报批,积极对四市县(区)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展开指导,提升四市规划的衔接和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