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成都都市圈“四位一体”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024-06-25 15:49:27
引言



省同城化办公室深入总结2021年实施成都都市圈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建设专项行动(2021—2023年)以来的工作成效,形成《打造成都都市圈“四位一体”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经验,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情况交流》2024年第11期刊载。


全文如下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市以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为牵引,实施“共同发布宣言+共同组建专项合作组+共同开展人大立法+共同开展专项行动”四项措施,在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促进要素跨域流动、推动市场充分开放、实现法治公平透明四个方面,全力打造成都都市圈“四位一体”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有力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统一标准规范,提升都市圈政务服务便利度


聚焦“线上+线下”服务,推行“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努力营造高效便捷、务实可及的办事环境。


(一)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四市联合制定印发《成德眉资政务服务同城化无差别受理工作方案》,推进跨区办理政务事项要素和流程标准化。先后发布四批共计241项政务服务事项“同城化无差别”通办清单;依托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上线“成德眉资通办”服务专区功能;采取全程网办、直接办理、受办分离等方式,实现505个事项跨区通办;成都“天府市民云”开通德阳、眉山、资阳频道;“12345”政务热线实现四市全域一键咨询、服务联动。


(二)实施企业开办“一窗通办”。统一开通成德眉资一体化企业登记服务专窗,联合制定专窗办事指南,开辟企业跨区域迁移绿色通道,实现成德眉资异地自助打照。四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成德眉资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容缺办理(后补)指导意见》,推进企业登记注册容缺受理异地同标,按照“一件事”标准,四市将企业开办环节从5个整合为1个,所需提交材料精简至5件以内,时间压缩至0.5天;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首套印章免费刻章和寄递服务等措施,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


(三)实现税费票证“1+3寄递”。常态化运行成德眉资税费票证寄递中心——在成都设立票证寄递、数据管理中心,在德阳、眉山、资阳分别设立寄递分中心,实现“数据集中处理、发票就近配送”的运行模式。


共建功能平台,促进都市圈要素跨域流动


以打造跨区域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为抓手,完善都市圈市场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机制,进一步提升都市圈资源配置效率。


(一)融合共享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平台。成德眉资四市联合印发《成德眉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跨平台交易工作实施细则》,推进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跨区域、跨平台交易。截至2024年5月底,德眉资国有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在成都平台累计交易14宗、交易面积1282.09亩、交易金额53.47亿元、平均溢价率18.49%。


(二)完善提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坚持农村产权交易机构、平台系统、服务体系、鉴证应用、资金结算“五统筹”,健全都市圈农村产权有形交易市场。截至2024年5月底,成德眉资四市农村产权交易成交项目47010宗,完成各类农村产权交易金额1904.53亿元。


(三)分类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建立四川银政通信息服务平台,平台接入成德眉资四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和70家金融机构,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在银行网点异地可办,抵押贷款办理时间从13个工作日压缩至最快1个工作日,通过抵押登记在线办理、公积金自动提取等累计减少市民群众“跑腿”超700万人次。


破除制度藩篱,推动都市圈市场充分开放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消除区域限制和壁垒,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构建统一、公平、均衡的投资环境。


(一)共同推行市场准入“异地同标”。深入推进市场准入,四市统一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梳理工程建设、医疗、体育等领域准入事项,明确事项名称、申请条件和材料、办理流程等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清理对企业资质、资金、股比、人员、场所等设置的不合理条件,畅通都市圈社会企业行业认定通道,切实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二)共同推行企业信用“共享互认”。四市签订《推进信用同城化 共建信用都市圈》合作协议,共享信用信息、共制信用报告、共推联合奖惩、共创信用应用、共铸信用品牌,上线“成德眉资信用数据共享库”,截至2024年5月底,累计归集4市信用数据1505万余条,联合编制完成《成德眉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资源共享目录》和技术方案,实现都市圈信用数据标准互通。


(三)共同推行政府采购“跨域受理”。联合出台《成德眉资政府采购跨区域受理工作制度》,共同印发成德眉资交易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异地远程评标工作实施细则、政府采购异地远程评标细则,深入推进四市工程建设项目和政府采购异地远程评标常态化。截至2024年5月底,成都与德眉资三市开展异地远程评标累计297场次。


深化协同监管,助推都市圈法治公平透明


坚持放管并重,聚焦重点领域协同发力、深化合作,共建统一规范、透明法治的都市圈市场体系。


(一)开展区域营商环境协同立法。成德眉资四市人大常委会采用“决定先行+条例跟进”的协同模式,同步实施《关于协同推进优化成德眉资区域营商环境的决定》并陆续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作出80余项任务部署,为都市圈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二)强化跨区域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协作。拓展知识产权监测预警保护范围,推广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制度,实现一审审结的知识产权民事诉讼案件的平均立案时间缩短至2个工作日以内,将知识产权简易案件平均审理周期效率提升10%。


(三)创新区域合同执行模式。实行破产案件繁简分流模式,推动破产案件“简案快审”,对适合整体进行简化审理的破产案件力争6个月内终结破产程序,全面推行1年以上未结案案件按月“过堂会审”,除法定事由延长审限和中止审理外,四市民商事案件审理时间均压缩至90日以内。


(四)加强市场监管同城联动。按照“同机制、同清单、同标准、同流程”的原则推进成德眉资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四地行政裁量基准执行标准统一,完成了市场监管领域不予处罚、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从重处罚“五清单”编制工作;建立成德眉资食品安全监测预警共享平台,实现食品监管数据跨区域高效应用共享;出台成德眉资散装白酒、餐饮自制泡酒标识规范,建立药品监管合作事项清单,共护都市圈人民安全底线。


下一步工作安排


立足成都都市圈“成长期”发展阶段,成都都市圈以共建内陆地区营商环境先行示范区为目标,制定《成德眉资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共同优化区域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2024—2026年)(送审稿)》,从“共建高效便捷的区域政务环境”“共建配置高效的区域要素环境”“共建公平公正的区域法治环境”“共建开放包容的区域创新环境”“保障措施”五个方面入手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更高质量发展,并同步梳理《成德眉资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共同优化区域营商环境专项行动重点任务表》,提出具体任务128项,逐项明确了完成时限与任务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