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发布 助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
2024-10-14 10:41:14

2024年9月2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继南京、广州、深圳后,国务院批复的第4个副省级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国务院在批复中明确提出“加强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


2024年10月12日,《规划》新闻发布会召开。《规划》提出“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全面提升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水平,共建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和高质量的创新共同体,共建轨道上的都市圈,共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规划》主要内容聚焦以下五个方面:


一、 落实国家战略,明确城市定位


《规划》提出成都市核心功能定位是“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目标愿景是“全面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不断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发展成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成都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




二、强化底线管控,优化公园城市空间格局


《规划》科学划定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提出“划定耕地保有量面积不低于453.99万亩,确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低于416.64万亩”。《规划》优化了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总体格局,提出“构建保护‘两山两区’、发展‘两翼三轴’的平行带状市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总体格局”。



三、提升城市整体功能,激发公园城市经济活力


《规划》提出全域统筹“三中心一基地”核心功能空间布局,塑造城市发展新动能,提升城市竞争力。《规划》在统筹“西部经济中心”和“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功能空间布局、构建“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四方面,作出科学安排和统筹谋划。




四、创造宜居美好生活,增进公园城市民生福祉


《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公园+”布局模式,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划》提出“依托城市绿色公共空间集聚城市服务功能,以高颜值的绿意浸润人、以高品质的生活滋养人,营造‘公园+’开放舒适的生活街区、‘公园+’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公园+’富含活力的工作场所、‘公园+’丰富多元的游憩体验、‘公园+’简约健康的出行方式、‘公园+’融汇古今的人文感知,让城市居民就地就近尽享优质的生态资源,实现生态价值利用最大化”。



五、健全空间治理体系,增强公园城市治理效能


《规划》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提出“系统推进存量土地开发利用。坚持‘要用地、先挖潜’,实行增存挂钩。高效利用新增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国家、省、市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用地。提升工业用地效益。持续推进工业用地多元化供应,推行短期出让、长期出让、租赁、先租后让等多种供地方式,在全市先进制造业产业功能区全面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






此前,《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已通过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审议,该规划提出构建“三区两山,三轴两带”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和“极核引领、轴带串联、多点支撑”的网络化都市圈空间发展格局,夯实了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空间基础。该规划待近期经省政府批复实施后,将成为全国首个省级人民政府批复的国家级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推动成都都市圈“1+1+N”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促进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