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金中灯笼产业园落地落实 夯实成德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基础
2021-04-25 14:43:23

一、金龙镇和灯笼产业园区基本情况

(一)金龙镇基本情况。金龙镇地处成都市东北部、金堂县的东南部,东邻中江县永兴镇,南与高板街道、转龙镇相连,西与福兴镇、三溪镇接壤,北与中江县白象乡相邻。位于成都、德阳两市交界处,属成都东北门户乡镇;距成都市区85公里,距县城39公里,全镇幅员面积41平方公里,辖5村1社区90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8万余人。

(二)灯笼产业情况。2020年,全国灯笼产品产值约500亿元。成都市荷花池批发我国灯笼制造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区,西南地区灯笼产品年销售总额近100亿元,但仅有5%的商家是自产自销,有95%的商家其灯笼都是从河北藁城、浙江义乌等地发货,本地灯笼企业需求巨大。金龙镇制作灯笼历史悠久,灯笼年产值4000万元,吸纳外出务工500余人,是闻名的“灯笼之乡”。鸿发灯笼借助“一带一路”远销欧美、东南亚。

二、金中灯笼产业园推进情况

(一)加速推进前期规划。2020年12月10日,县政府第87次常务会审议通过了《金堂县人民政府 中江县人民政府共建金中灯笼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加快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合作协议》。2021年1月26日,县政府专题会计划拨付100万元资金用于《金中灯笼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总体规划》《金中灯笼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规划》的前期编制工作,预计4月底前编制完成。

初步规划建设规模300余亩,后期远景规划建设规模700余亩,建设主体2000平方米的灯笼文化展示体验中心,力争打造集灯笼设计、制作、物流、展示于一体的产业园区。开展与河北、陕西等地知名灯笼厂合作,形成灯笼及配套制品全产业链,着力打造“中国灯笼之乡”。

(二)大力开展招商引资。2020年9月9日—9月13日,镇党委书记带队到石家庄藁城区进行招商,拜访了藁城区喜洋洋喜庆用品厂、宏洋宫灯厂等10余家企业。截至目前,金中灯笼产业融合发展园现已初步谈妥新入驻灯笼企业20余家。

到2023年,力争形成年销售收入达1.2亿元的灯笼及相关产业,制造灯笼达到9大类50个品种以上,通过发展电商销售平台使灯笼销售遍布全国,可以生产各种样式的灯笼,解决当地就业200人以上,带动300户农户(家庭作坊)制作灯笼。把灯笼产业打造成为金龙的特色品牌。通过发展灯笼产业,推动灯笼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推动我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GDP快速稳步增长,预计农户人均增收1500元。

(三)着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因地制宜规模化发展青花椒1200亩,建设中药材原材料生产基地900亩,连片发展特色水果400亩,羊肚菌630亩,建成年出栏1万余只的大柏山兔业养殖园。

(四)共同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同争取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实现土地指标共通利用。改扩建产业道路9公里,新建渠道1.2公里,整治堰塘9口,新建蓄水池12口。贯通金龙镇与三绕的连接线,盘活对外大通道,建设旅游观光步道30公里。

三、关于交接地带乡村振兴的思考

交接地带多处于边缘地带,两不着边。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乡村振兴已经是当下的风口,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关注乡村振兴带来的发展机会。但时至今日,乡村振兴也好,特色小镇也好,成功的寥寥无几。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没有产业导入,或者产业导入盲目,应该是个关键因素。乡村要想振兴,首先就必须先解决“产业振兴”。这已经是很多人的共识。“产业”是乡村的血,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产业的乡村,无论你有多么好的资源,无论传承下来多么醇厚的文化,无论你怎样吹嘘的高大上,都只能是昙花一现的灿烂,甚至没等花开就已落败。但是现在一谈到乡村振兴的产业,无不是旅游、养老、农家乐、民宿客栈,还有什么四季花海、林木苗圃、经济观赏园等,大片大片的农田被流转。有的甚至打“擦边球”,“以租代征”,进行房地产开发,完全忘了农业才是乡村振兴最基础的产业。导致农村没有了农业生产,农民进了城,村里却没有了人。

产业导入必须与当地资源和条件相匹配。

产业的开发和导入,最根本的是落地,不能落地的产业,不管是如何高大上,如何先进,如何有市场,都是一厢情愿的臆想。中国地大物博,每个省、市、县、乡镇,都有着自身的独特性,未来乡村产业发展也将更多着眼于“特色、品质”。但目前乡村的发展日渐重视对特、精、奇等特色产业的追求,产业也以外部资源输入推动为主,而反过来忽视了乡村自身资源的文化经济价值,对当地百姓能否融入该产业中也基本没有考虑,从而导致产业内生动力不足、产业与当地生产、生活脱节、产业难以存活等问题。

其实,目前我国乡村有很多资源躺在那里,没有得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一旦得到有效利用,将释放巨大的发展红利。所以乡村振兴产业项目选择一定要克服盲目性,必须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挖掘和整合利用乡村内部资源,努力打造特色产业,突出地域文化特征,绝不跟风照搬。

像农产品原材料丰富的乡村,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产业发展,不断延展农业产业链,生产优质特色加工产品,把农业附加值留在农村,如青岛平度就利用当地的白菜、辣椒等农产品发展泡菜加工产业,其泡菜出口量占全国的60%以上,成为了泡菜产业振兴龙头;

农业生态资源丰富的乡村,可利用生态优势,合理开发利用农村空置住房,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乡村养老养生等产业,如北京怀柔区田仙峪村委会把拥有闲置宅院的农户组成专业合作社,流转30处农民院落的经营权,租让给国奥集团,后者把农家宅院改建成各具特色的休闲养老院出租给市民。

交通条件好的乡村,可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特别是要鼓励和支持发展“一村一业、一村一品”,推动不同乡村立足不同优势资源、形成不同的产业和专业特色,比如浙江临安龙岗坚果电商小镇,依托优良的生态自然资源及优越的区位条件,凭借优质的农特产品,通过“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思路,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乡村振兴产业导入的四个原则

乡村振兴的产业选择,绝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是,什么产业先进就能够导入什么产业。乡村产业的选择,有四个原则:

1、必须尊重项目的定位

无论是乡村还是小镇的产业选择必须要尊重整体发展的定位。比如,你定位是足球小镇,那么导入的产业必定是与足球相关,足球培训学校、训练场、球迷俱乐部、足球产品开发、足球文化用品开发、足球酒吧……可是,如果你在足球小镇突然塞进来一个什么乒乓球少儿培训学校,又或者搞个羽毛球训练场是不是很尴尬?如果你定位的是运动小镇,那么这没什么,甚至你把跳水、田径整进去都可以,但你定位足球小镇,就只能是与足球相关的产业。再比如一个休闲度假小镇,导入的却是航空产业,哪怕你把环境打造得再美,航空文化做得再足,那你看看有多少人去那度假?

但现在很多小镇因为规模较大,单一产业很难支撑,于是就出现了“小镇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的乱象,只要是产业都拉进来再说,至于是否与定位一致,是否能够成活好像没多少人去管。

2、产业能否导入要看资源是否匹配1

产业能否落地,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看乡村的资源是否匹配。资源分为三类:

一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山、河、湖、海、森林、沙漠、草原、温泉、土壤、气候等。山好水好空气好,这样的资源匹配什么产业好?大家都知道,除了旅游度假,康养产业更合适。除此之外,特色教育、培训,高端会议和商务都可以考虑。这是因为,这一类产业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安静、舒适、有利于身心调整是基本条件。

二是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有古代建筑、历史名人、传统文化、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等。很多人说文化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开发文化产业要么投入大,要么存活难。我们不否认这种观念,但是,文化并不只是大投入才行,从传承的文化中开发产业,无需多大投资。

比如,去年我们在做四川大凉州喜德县全域旅游规划时发现,该县彝族文化中的漆器非常精美,完全可以开发成艺术品,礼品,其市场非常广阔。另外,彝族服装非常靓丽,中央电视台还专门做过专辑,如果做些简化,完全可以做成时装。再比如我们现在正在做策划的宜宾高县庆岭乡乡村振兴项目,就是依托“吃春酒”这个习俗,开发“春酒”系列产品,上下游各种资源对接,形成产业链。

三是产业资源。很多地方的特色产业在产业链的某一环节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如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等,但多数处于附加值低的环节,可沿着产业链向上游和下游延伸,形成一二三产联动,农业、文创、旅游休闲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提高产品附加值。比如,我们策划的沙河豆腐,以豆腐为核心,带动了大豆种植、豆制品加工、豆腐产业园、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实现了一二三产联动。

四是社会资源。社会资源包括人才、技术、氛围、环境等,这是保证产业落地的关键因素。乌镇之所以建互联网小镇,是因为杭州有阿里巴巴,集聚了一大批互联网人才,是杭州最具互联网氛围,如果你换到其他地方搞个互联网小镇试试?不是没人试过,海口就有一个互联网小镇,至今却成了一个笑话。还有很多类似的笑话,如有个云南深山的小县,他们想做一个航空小镇,当他们向我咨询时,我除了笑之外,还能说什么?不是什么产业都可以导入的,必须考虑你拥有的资源是否匹配。

3、产业导入要考虑成长性

产业可以不高大上,但一定要具有很高的成长性。

一是精准定位市场。任何一个产业都不可能覆盖所有的市场,不可能满足所有消费群体的需求,这就要求产业锁定的目标消费群必须精准,对他们的消费特征,比如消费实力、偏好进行深入的了解。比如凤山的康养产业,当地居民就厌倦了单纯的山水康养,而希望能有更多的精神上的康养。针对这一诉求,就要把康养与当地香火旺盛的凤山庙相结合,发展禅养,不仅养身还养心。

二是竞争力强。看谁活得长就看谁选择的产业生命力最强。一般来说新兴产业、朝阳产业、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竞争力是最强的。但是,很多从历史文化、民族风俗、特定地域中挖掘、开发的产业同样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如风行的王老吉凉茶,从1828年传承至今,经历了太多的风浪,却依然拥有广大的市场(虽然最近败诉,但我相信其生命力依然强劲)。再如瑞士手表,虽然现在各种电子表、智能手环涌现,但瑞士手表的品牌影响力却没有丝毫削弱。

三是有技术保护。我在这里说的是技术保护,而不是科技含量,是因为科技更多的是针对新兴产业,而很多传统产业同样有很强的技术和独特配方,前面举例的瑞士手表就因为保持传统的手工技术而享誉世界,同样,很多非物质文明遗产,也是因为其独特的技术被传承才得以保存。如喜德的漆器、龙泉的青瓷、云和的木雕、三都的马尾绣等。即使是餐饮,重庆的火锅也因为其制作和配料而无法被取代。所以,导入的产业如果有很好的技术支持,其成长性会更快。

四是产业上下链成熟。产业不同于产品,一个产业成长性怎样,还要看整个链条是否成熟,虽然我们在产业导入时,不可能将某个产业的全链条导入,但是,如果该产业某一环节还有缺陷,我们导入后很难保证在乡村地区的健康成长。现在很多特色小镇导入智能化产业,但到目前成功的却没看到,就是因为智能化产业的许多环节还没有梳理清楚,哪些能够在小镇做,哪些不适合,这些还是要尊重客观规律。

4、产业导入要符合产业逻辑。

显然,乡村振兴不可能只发展单一产业。在确定主导产业之后,乡村还要配合其它产业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提升经济格局和发展水平。这就涉及各产业之间的逻辑关系——乡村各产业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合理,不能相互冲突。

比如说要发展康养产业,除引入养老机构解决老人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问题,还可打造与健康息息相关的医疗、医药产业,以及满足老人休闲心理需求的艺术、绘画产业等(学院生活还可满足老人抗拒孤独、喜欢朝气热闹的心理诉求)。假如发展重工业,则对自然、人文环境的破坏与康养生活环境是完全相违背的。

再比如,河南郑州有个以儿童服装设计、生产为主的乡镇,因为突然有开发企业和大量资金注入,大规模的土地被征用。仅以童装单一产业难以支撑,于是盲目导入金融、戏曲、古玩、足球等产业,导致大量土地被开发,却无一个产业存活。

产业导入的四个方法

 

产业选择绝非只有这四个原则,但把握好这四个原则,一般来说就不会错到哪去。原则确定了,方法更重要,我们来看看有哪些简单易操作的方法。

1、选择土生土长的特色产业

有些地区经过多年的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鲜明的优势产业,比如广州花都的皮具、中山的灯具、顺德的家具等等。对于这些地区,无需另外引入主导产业,只要对现有产业重新进行规划引导和提升,实现现有产业升级。我们之前说到的沙河豆腐也是如此。

2、选择自我进化的特色产业

有些地方本身还没有形成优势产业,但却有明显的特色资源。对于这类乡村,就应该立足本地特色,导入与之最相关产业。比如把空气质量好的地方,可以导入养老产业,比如清远;有温泉的地方可以导入休闲度假产业,比如从化;有特色农产品的地方可以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比如增城荔枝。

3、选择竞争风险小的特色产业

同样的资源,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开发不同的产业。说到丽江,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利用丽江的资源优势,气候、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但是我之前诊断的一个项目,为了避开竞争,决然深挖纳西文化寻找一条不同的路,以纳西族放鹰狩猎的传统文化为依据,打造一个鹰猎小镇。

4、选择服务周边的特色产业

有些乡村本身既没有什么特色产业也没有什么特色资源,但是却毗邻中心城市,这类符合条件的乡村地区可以承接周边城区产能过剩的产业,为大中城市提供特色服务。比如,位于广州黄埔郊区的教育小镇就引入了大量国内外名校,成为了广州新的教育高地。